西高三学生柳艳兵和易政勇在公共汽车上勇搏持刀行凶歹徒,因受伤错过高考。
江西高三学生柳艳兵和易政勇在公共汽车上勇搏持刀行凶歹徒,因受伤错过高考。他们的见义勇为受到全社会的赞扬,很多人在第一时间发出大学应破格录取他们的呼声。但随着讨论的展开,不同意见也多了起来。其中最主要的观点是,坚持高考的公平是国之大事,奖励两个学生的见义勇为不能用高考制度网开一面当成本。
来自教育部和官方媒体的消息说,教育部将为这两名高三学生组织单独考试,一些高校也向柳艳兵伸出橄榄枝,愿助其圆大学梦。
社会对这两名高三学生的敬意十分真诚,部分公众对高考公平的珍惜也反映了一种真实心态,我们显然陷入了一个伦理困境。舆论越是关注此事,它越是两难选择,因为本来我们可以就事论事,比较简单地对待这两个勇敢的受伤学生。但如果让他们承载社会公平建设以及民意对公平认识的分歧,这件事将很难处理。
从小范围说,两名学生的见义勇为是在瞬间发生的,它反映了两人品德中最基础的东西。他们制服持刀行凶歹徒,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社会怎么奖励他们都不过分。由于他们当下最渴望的是上大学,而他们受伤又直接损害了今年正常参考上大学的权利,那么大学对他们破格录取是一种正当奖励,而且社会现在有这样做的资源和条件。
但是把事情放到大范围去说,就可能有另一种结论。见义勇为和维护高考公平是两码事,它们同样神圣。两人的行为可嘉,但如果他们破格入学,在当下社会高度在意高考公平的情况下,这有可能被看成是高考制度又被嘉奖道德表现撕出一个口子。这是那些对高考公平信心不足的人所不愿看到的。
有年轻人提出,坚持高考的公平比什么都重要,用对它打折扣来弘扬道德或实现任何目标都不合适。如今社会现实中,一个人的出身背景可以帮他做很多事情,唯有高考他必须自己上,家庭力量所能提供的帮助被高考制度压到了最低。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坐在高考考场的那一刻,有可能是他们一生相对最平等的时候。这是中国社会最珍贵的元素之一,值得我们全力保护之。
中国社会太大了,每一个人的事情拿到中国社会的层面,都会被一定程度上“政治化”。如果全社会盯着两名考生下一步将被如何“安排”,那就是在他们瞬间见义勇为之后,我们要求他们再为中国社会的道德及法制建设做第二次表率,我们在把全社会的利益和需求置于他们个人的愿望之上。
我们希望社会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两名学生的高考出路,让具体的大学和他们沟通吧,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如果能予两个学生方便,帮他们早日实现上大学的愿望,这是好事。维护高考公平是庞大的社会工程,中国迄今坚持得不错,即使我们感觉到这种坚持有困难,我们大概也没必要和两个曾冒了生命危险制服歹徒的孩子较真,要求他们既然见义勇为了,就“把好事做到底”。
我们切不可把自己绕晕,偏离一个最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决不让见义勇为的人吃亏。中国作为超大型国家必须有保持全国性制度严肃性的能力,同时也要能够针对具体案例做出人性化处理。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严法厉规,又充满温情。说实话这挺难把握分寸的,但这种艰难应是我们成年人社会的担当,它不是两个高三学生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