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美国政府向伊拉克派出“全副武装”的士兵,以保护在伊美国人员和大使馆的安全。随着伊拉克局势的恶化,美国开始与“宿敌”伊朗对话,寻求在平息伊拉克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透露,美国驻伊使馆的部分工作人员将“暂时迁移”至伊南部城市巴士拉和约旦首都安曼的美国使馆。联合国也采取类似措施,将58名驻伊工作人员撤出,安置在约旦。澳大利亚外交部证实,会撤出驻巴格达的外交官,只将“重要的核心人员”留在当地。
有了伊拉克战争的教训在前,美国的盟友在应对伊局势时都十分谨慎。英国前首相布莱尔通过《每日电讯》报呼吁西方社会介入中东事务。然而,除了谴责ISIS大规模屠杀外,英国政府并未作出明确表态。联合国、北约和欧盟也都保持相似的沉默和观望态度。
16日上午,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在接受采访时证实,奥巴马曾要求新西兰在伊拉克提供军事援助。但他明确回绝了美国,表示这“极其不可能”,并指出,军事干预是“最后一招”。
奥巴马左右为难
对奥巴马来说,过去的一周可能格外纠结。结束伊拉克战争是他标志性的政绩,美军2011年12月从伊拉克撤军一直被他看作最值得骄傲的外交成果之一。
现在,伊拉克烽烟再起,美国的对伊政策再次成为焦点。而奥巴马左右为难,一边是伊政府恳求帮助和伊境内的人道主义灾难;一边是共和党批评他丢弃了在伊拉克坚持了10年的利益;民主党要求美国不介入伊拉克冲突的诉求,更是“忙中添乱”。
美联社称,奥巴马有意派遣美国军人拯救伊拉克的安全局势,防止其演变为真正的内战。可惜,这个决心难以宣之于口。
除了与伊拉克的“历史纠葛”,美国与伊朗在伊拉克问题上可能的合作也引起了争论。英国《卫报》称,奥巴马政府16日首次放出信号,表示愿与伊朗就伊拉克局势展开对话,但强调任何接触都将是非正式的,并在维也纳伊核谈判的“业余时间”进行。
美国国务卿克里16日在接受雅虎新闻网采访时表示,不排除美国和伊朗联合军事行动的可能。而美国采取单边行动,用无人机空袭等方式帮助巴格达平息叛乱“也可能是扭转局势的一个重要选项”。
克里表示“不排除任何建设性的可能”,但与伊朗的接触将会“逐步进行”,前提是“德黑兰帮助结束暴力,重建对伊拉克政府的信任”,并“尊重伊拉克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其政府改革的能力”。
克里提出的美伊军事合作,立刻遭到了白宫的“辟谣”。《卫报》称,这体现出对伊朗的态度是华盛顿的敏感话题。
共和党参议员麦凯恩表示,与伊朗任何形式的结盟都是“最愚蠢的事”。他建议奥巴马通过军事行动遏制ISIS在伊拉克势力的扩大,进而减弱伊朗在伊拉克的影响力。
英国《每日邮报》称,美国与伊朗的潜在合作说明,ISIS的叛乱在短短几天内戏剧性地改变了中东地区的政治地图。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