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本报报道,最新的审计结果显示,中国烟草总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等11家国有企业均存在问题,中石油和华润集团两家单位查出严重违法违纪线索。
审计报告指出,中石油所属9单位违规招标涉合同额260亿;华润上百亿项目未公开招标,企业领导用价值200多万元公车;中国烟草所属公司花近7亿违规建高尔夫球场至今未处理,占地近两千亩。
领导用豪车、违规招标涉及上百亿、净利润已成负数还大手大脚地购买礼品、购物卡,违规建设的高尔夫球场占地近两千亩……某些央企的问题不可谓不严重,但这些问题却并不新鲜。例如去年夏天,《法人》杂志就说,“央企年年被审计,老毛病未收敛”。的确,某些央企、国企年年面临“审计门”,却还是年年都要撞门框。
这一轮,又有190名相关责任人被严肃处理,其中包括厅局级干部32人。这样的数字和“级别”,显示了相关部门追责的力度。但问题在于,就算是对责任人处以最严厉的惩罚,损失已经很难挽回。
所以我们更关心的,是如何多多设置一些“门槛”,让央企、国企的经营、运作、收益、开销全都在更严密的规范之内。尽管审计风暴看上去很给力,但毕竟属于事后的追责。接下来,审计署与国资委不妨好好“座谈”一下,联合一些专家学者,一起制定出一整套防范央企“屡审屡犯”的“顶层设计”。
例如,违规招投标是审计中常常见到的一个“老面孔”,那么,国资委能不能提前在网站上把各种需要招投标的项目都公示出来,其中的内容越细致越好,同时公布违法举报电话,让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招投标都在全行业、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对于国企的招投标信息,普通人或许只是看个热闹,但希望获得更多商机的业内人士肯定会认真关注,他们每一个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合格的监督者。
国企、央企巧立名目滥发福利的行为,其实是拿集体财产为少数人谋福利,是侵蚀国有资产、偷税漏税的违法行为。究其原因,是央企占有更多行政性垄断资源、更容易获得国家照顾政策和银行贷款等造成的。所以,在完善财务制度,取缔各种“小金库”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打破垄断,让它们和更多的市场主体一起竞争。如果赚钱不再那么“随手拈来”,大手大脚的行为或许就能有所收敛。关于央企、国企的薪酬和福利,国资委不妨统一制定出一条线,明确一下什么是“福利腐败”,什么是正常的福利。
近些年来,党政机关公开“三公消费”,已经基本使得官场上的豪车无处遁形,那么下一步,是不是可以要求所有的央企、国企也把“三公消费”都晒出来?
至于违规建设高尔夫球场的问题,不仅仅是企业行为,似乎也暴露出土地管理方面的漏洞。无论是批地、发补贴,还是给政策,相关部门都应该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不能看到央企就有所放松。从这个角度来说,给审批部门多设置一些规范的门槛,也有利于央企、国企远离“审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