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国企对民生的促进,必须指出国企在很多方面是其他企业难以望其项背的
日前,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3年中央决算。其中一段涉及到国企:“2013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058.43亿元。加上2012年结转收入71.95亿元,2013年收入总量为1130.38亿元。2013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支出978.19亿元,完成预算的90.3%,其中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65亿元,增长30%。”
部分媒体以《去年国企收入超千亿,65亿用于民生》为标题报道此事后,引起网上“群情激愤”,有网友说这证明“国企取自广大人民,用于少数人民”,有说“这种企业是政府的钱包、跟老百姓没有半毛关系!”,更有人直奔主题“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可以将大部分国企卖给私人,国家获得的收入用于民生。否则,都是空谈。”
其实,无须专门的财政预算知识,只要略懂一点数学的人都明白,“收入总量”即总收入并非“纯收入”,还需减去“国有资本经营支出978.19亿元”才是纯收入,这样算来,中央国有资本的纯收入为152.19亿元,如果有65亿用于民生的话,则用于民生的比例占到43%,已相当可观了。
还必须指出的是,这部分收入仅仅是财政部作为国企股东的经营收入,用于民生本来就是一种额外增加的福利,因为这还不包括国企像其他性质的企业一样纳税后被用于民生的部分。简言之,因为是国企,“民生”可以获得两份钱,而如果换做私企或外企,“民生”则只能获得一份钱。
国企无端“躺枪”,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比如,多年来舆论一直指责国内油价比国际油价高,但各种计算结果都显示,自国内油价和国际油价接轨以来,国内油价平均比国际基准油价低约10%左右。2009年,媒体异口同声地激烈指责“两桶油”在国际油价下降时居然将国内油价逆势上调,但却绝口不提国内油价是从每桶50美元上调至60美元,而国际油价是从70美元下调至65美元,仍然要高于国内油价。
说到国企对民生的促进,必须指出国企在很多方面是其他企业难以望其项背的:比如在纳税方面。2013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企以66.65%的收入份额贡献了85.07%的纳税份额,百元收入纳税率为8.69元,是私企的2.85倍。即便是在最困难的2008年,央企利润同比下降30.8%,但上缴税金不降反升,达到10426亿元,同比增长18.6%。这些钱虽非国企直接用于民生,但无疑会由国家根据统筹兼顾的原则用于各种民生项目。
此外,国企还经常会采取一些私企、外企不会采取的方式回馈社会。比如中石油就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项目的投资模式进行创新,一改投资全部由中石油自有资金出资的模式,引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作为股东。由于这一项目具有稳定的投资回报前景,中石油将这样一个效益良好的优质项目向社保基金开放,实际上等于赠给社保基金一只会下金蛋的鹅!
国企不是没有问题,但一些污名是外界强加的。这次国企“躺枪”,只是为这一判断提供新的例证罢了。▲(作者是《国企》杂志社研究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