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患痴呆症,病根在哪里
来源: 红网 作者:王传合 时间:2014-07-03 09:44
被称为市场定海神针、先知先觉者、能精准逃顶和抄底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被一份审计报告削减了些许“神化”的光环,因审计出2010-2013年间损失了175亿元,社保基金被新华网刊文称为“最败家”。(6月28日《华夏时报》)
短短四年间损失175亿元,数额之大令人咋舌。假若不是审计署审计发现,这175亿元的损失,恐怕很多人还蒙在鼓里。
在国人心目中,作为负责管理运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人才济济、高手林立,有这样的专业团队来管理和运营社保基金,真可谓是万无一失。说他们是市场定海神针、先知先觉者毫不夸张。
然而,就是这个被誉为能“精准逃顶和抄底”的社保基金管理机构,在几年时间里,竟然让175亿元的社保基金白白打了水漂,其中因对利率调整不敏感而白白损失的利息收入高达1.65亿元,确实令人匪夷所思。人们不禁要问,所谓的市场定海神针、先知先觉者,为何患上了痴呆症,病根在哪里?
众所周知,社保基金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主要用于弥补今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社会保障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保基金是老百姓尤其是老年人的救命钱一点不过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管理运营社保基金的专门机构,社保基金理事会作用不可小觑。
透过审计报告,人们不难看出,造成社保基金的损失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诸如部分协议存款办理不够规范、对减持H股收入获得的港元资金未及时安排使用或结汇、研究拟定协议存款方案时决策不当造成少收利息等。
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除了因技术因素和对市场把握不准确之外,另外一个不容忽略的因素,是社保基金管理机构缺少应有的责任感和危机感。换句话说,是因为相关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生疏、工作疏漏造成的。比如,因对利率调整不敏感而白白损失的利息收入1.65亿元、研究拟定协议存款方案时因决策不当造成少收利息380万元,就是很好的例证。
倘若是在管理运营过程中,能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良好的业务技能、准确把握市场动向、专心致志地投入到社保基金运营之中,这些损失或许能够避免或减少。相反,如果按照行政管理机构的方式管理运营,工作按部就班、四平八稳,对市场动态不甚了解,不能及时扑捉市场信息,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必然会难以应对。
由此看来,要保证社保基金在投资运营中保值增值,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人,要把社保基金管理运营好,必须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提高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加强和防范社保基金的风险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保障需要,让人民群众放心。
文/王传合
短短四年间损失175亿元,数额之大令人咋舌。假若不是审计署审计发现,这175亿元的损失,恐怕很多人还蒙在鼓里。
在国人心目中,作为负责管理运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人才济济、高手林立,有这样的专业团队来管理和运营社保基金,真可谓是万无一失。说他们是市场定海神针、先知先觉者毫不夸张。
然而,就是这个被誉为能“精准逃顶和抄底”的社保基金管理机构,在几年时间里,竟然让175亿元的社保基金白白打了水漂,其中因对利率调整不敏感而白白损失的利息收入高达1.65亿元,确实令人匪夷所思。人们不禁要问,所谓的市场定海神针、先知先觉者,为何患上了痴呆症,病根在哪里?
众所周知,社保基金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主要用于弥补今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社会保障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保基金是老百姓尤其是老年人的救命钱一点不过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管理运营社保基金的专门机构,社保基金理事会作用不可小觑。
透过审计报告,人们不难看出,造成社保基金的损失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诸如部分协议存款办理不够规范、对减持H股收入获得的港元资金未及时安排使用或结汇、研究拟定协议存款方案时决策不当造成少收利息等。
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除了因技术因素和对市场把握不准确之外,另外一个不容忽略的因素,是社保基金管理机构缺少应有的责任感和危机感。换句话说,是因为相关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生疏、工作疏漏造成的。比如,因对利率调整不敏感而白白损失的利息收入1.65亿元、研究拟定协议存款方案时因决策不当造成少收利息380万元,就是很好的例证。
倘若是在管理运营过程中,能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良好的业务技能、准确把握市场动向、专心致志地投入到社保基金运营之中,这些损失或许能够避免或减少。相反,如果按照行政管理机构的方式管理运营,工作按部就班、四平八稳,对市场动态不甚了解,不能及时扑捉市场信息,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必然会难以应对。
由此看来,要保证社保基金在投资运营中保值增值,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人,要把社保基金管理运营好,必须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提高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加强和防范社保基金的风险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保障需要,让人民群众放心。
文/王传合
(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