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08年“华光礁1号沉船”成功发掘之后,今明两年,中国南海水下考古将聚焦西沙珊瑚岛和金银岛沉船发掘,管理着中国南海200多万平方公里水域的三沙市也于今年开启了甘泉岛和北礁的局部岛礁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记者从海南省文物局了解到,位于珊瑚岛和金银岛的沉船遗址遗留有大量清代石质建筑构件与石雕件,从已掌握的材料推测,当时“下南洋”的先民,为在移居地修建房舍、祠堂等,在中国订制建筑材料,运送途中船只失事而沉没在该海域,目前相关保护方案正在设计之中。
这是中国加大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所采取的举措之一。近年来,在中国国家文物局的推动下,国家南海水下考古基地、南海水下考古工作站及国家南海博物馆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正在推进。
海南省文物局局长王亦平在接受采访时说,近年来,国家文物部门多次在西沙和南沙群岛开展水下文化遗产调查,海南水下文化遗产“摸底”正在向南实现更大区域的覆盖。所有这些努力,都为中国海上丝路文化遗产的申遗奠定了基础。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海上丝路申遗已经酝酿多年,多个城市陆续加入申遗行列,目前这些城市主要是港口码头遗址的申遗。作为古代海上贸易的水上必经之路,南海段是海上丝路的重要线段,在申遗中的角色不可或缺。
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厅长朱寒松说,海上丝路始发于秦汉,延绵2000多年,是连接古代中国和亚非欧的海上交通动脉。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丰富,已出水的瓷器、石雕、铜钱等文物,时间覆盖南朝、宋、元、明、清时期,印证了早期文献关于西沙、南沙航路的记载,是中国古代先民到达南海诸岛的明证,反映了当时中国较为先进的航海能力。
据了解,中国海上丝路申遗2002年始于福建泉州。国家文物局2012年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显示,“海上丝路”申遗项目由江苏南京、扬州,浙江宁波,福建泉州、福州、漳州,山东蓬莱,广东广州,广西北海等“6省9市”构成。
上个月,在海南举行的南海丝路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发出《南海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共同宣言》,来自国家文物局及“6省9市”的50余位文博官员、专家、学者支持将海上丝路南海段申报列入预备名单。
朱寒松说,基于文化线路的完整性考虑,海南将与广东、广西等6省区结成海上丝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共同体,借助中国重建21世纪海上丝路新契机,推动海上丝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南海海域沉睡着数以万计的水下遗产。1990年起,海南拉开水下考古序幕,在管辖的南海诸岛岛屿、礁盘等较浅的水域,目前共发现水下文化遗存136处,数量为全国之冠,三沙的北礁、甘泉岛、华光礁等遗址,是中国最南部地区的国保单位,海上大遗址的初步形态已基本形成。
但王亦平坦言,中国海上丝路南海段的文化遗产保护距离列入申遗名单还有一定的差距。海南今后将和已经纳入名单的省市,在考古发掘、信息互通、物探技术、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互惠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加大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朱寒松认为,海上丝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加强中国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根本举措。如果申报成功,这一文化遗产的价值将得到全世界的认可,文化遗产也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开发,在未来的历史长河中能够更好地体现其价值。
相关链接:
三亚40多座穆斯林千年古墓: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繁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