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个研究院所、180个研究中心、近300个学科、近4000名科研人员,年均出版学术著作300本、科学论文3890多种、研究报告510多篇,报送对策要报1200多篇……一连串闪光的数字彰显着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强大实力。但在社科界看来,中国社科院的强大不仅仅体现在其学者高超的学术水准上,更体现在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为人民做学问”的治学态度上。
筑牢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
在高等院校里,一个学院的成立其实算不得大事。但今年2月27日,中国社科院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却在全国高校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界引发强烈关注。原因在于这个学院的诞生颇为特殊:层级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开学典礼并讲话,社科院院长王伟光兼任院长;速度快——从中央批准招生方案到学院成立,仅用半年;规模大——每年招收100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生,定向培养,学制3年;师资强——杨春贵、金冲及、冷溶、汝信、卫兴华、周新城、邢贲思等学术大家赫然在列。
“2013年4月,为落实中央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的要求,社科院启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成立马院就是这一计划的成果。”社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王伟光说:“每年招收100名博士,必将给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人才培育注入强大活力,进一步巩固社科院作为‘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的定位。”
记者了解到,2014年招收的100名博士生经过了报考资格审核、初试、复试笔试、面试、体检、政审等重重考验,是从1856名报名者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好苗子。之后,他们还必须通过纯外语教学关、阅读数百本学术专著关、一年社会实践关、学位论文关的千锤百炼才能顺利出师。
社科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张政文说,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是事业兴旺发达的保证。成立马院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出一批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态度坚决、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深厚、研究中国实际问题本领高强的复合型高级专门理论人才与教育教学人才。南开大学教授、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逄锦聚欣慰地说:“在这个班上,我看到了希望,三年过后,我们国家又将多一批马克思主义专门人才。”
在加强人才培育的同时,社科院把在职干部职工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也放到了重中之重位置。从2013年12月到今年6月,连续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训班,全院220余名所局级干部和1000余名处室干部、科研骨干全部轮训一遍。如此大规模、长时间地对全院干部进行培训,在社科院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副院长、党组副书记赵胜轩说:“作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殿堂,中国社科院一直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把政治纪律作为首要考核因素,在课题立项、职称评聘、干部选拔、成果评奖、经费资助等日常管理中,严格实行政治责任考核一票否决制。”
“研究马克思主义是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是责任。”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先达表示,“中国社科院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
要做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就不能当太平绅士,就要在关键时刻敢于发声、“亮剑”。近年来,在院党组组织领导下,社科院科研人员利用专业优势、学术和社会影响,通过写文章、著书、讲课及接受各类媒体访谈,开设微博、博客、播客等方式,对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公民社会”、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进行辨析和批驳,帮助广大群众和全社会分清是非,消除错误思潮的影响。2013年,社科院编发了《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动态》126期,跟踪研究思想理论领域重大动向,分析批驳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中央和部委领导同志平均批复率达45%。
国防大学教授李殿仁对记者表示,“中国社科院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捍卫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的坚强阵地。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社会思潮多样化的情况下,社科院在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把“三项纪律”落到实处
学者并非生活在真空之中,如果不打牢思想根基、不扎紧制度篱笆,社会上一些歪风邪气也会悄然吹进“象牙塔”。中国社科院领导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社科院是专家学者、高级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思想活跃,学术交流频繁,但越是如此,越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有规矩才能成方圆。这也是保护和团结知识分子,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多出学术成果的需要。”王伟光说。
今年以来,中国社科院党组以严抓政治纪律、严明组织纪律和严守财经纪律为主题,实施了推进“三项纪律”建设活动。
为落实好“三项纪律”建设任务,社科院党组专门成立了协调小组,制定了实施计划,将“三项纪律”建设作为贯穿全年的政治任务。从3月至今,社科院已举办了加强组织纪律建设专题学习研讨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班、“三项纪律”专题报告会、财经纪律培训班等形式多样、覆盖面广的多项活动。
“一支队伍如果没有严明的纪律作为保障,就不可能有战斗力。”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办公室主任黄春生对记者说,“我理解,这些规章制度是为了让全院人员更加了解组织的纪律、工作的边界、行为的规范,是为了向纪律要效率、要管理、要人才、要科研成果。”
“要求大家做到的,领导干部必须先做到。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有助于打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中国社科院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中,制定《关于加强院属单位领导班子建设的若干规定》,明确提出把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和行为表现、意识形态工作情况,作为考察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凡方向不正、品行不端、作风不好的,一律不予任用;凡出现政治违纪问题、不适宜担任现职的,一律予以免职。“这两个一律彰显了社科院从严治院的决心。”王伟光说。
据介绍,社科院驻院纪检组已经建立了一整套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为干部考察和监督工作提供有力支撑,防止“带病提拔”等问题,抓早抓小,形成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整体合力。
目前,“三项纪律”成为全院的关键词和热门词。“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行为守法律”的氛围已经形成。
“为人民做学问”
“研究古希腊是学问,研究当前社会重大问题也是学问,甚至是大学问。”这已经成为社科院广大科研人员的共识。中国社科院的一个优秀传统就是坚持“为人民做学问”。
在“为人民做学问”的旗帜感召下,社科院学者深入基层,扎根一线,让自己的科研工作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迸射出灿烂的思想火花。
“在民族所有一种风气,大家只要听到谁去了一个很偏远的地方调研,不会觉得他苦,反而都会羡慕不已。”刚刚从外地考察归来的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廖旸说。今年42岁的廖旸,在所里还算是中青年科研力量。她说,在社科院要做好民族学与人类学这个学科,就得“不断地往下扑,才可能挖出前人没做过的新成果,这是我们对‘为人民做学问’最直观的感触”。出外调研去的都是人烟稀少、条件艰苦的地方,但学者们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廖旸说,“住遮阳棚、睡板床,2米长的炕头挤下七八个女生,一个人要翻身,得招呼其他人一起翻,否则根本无法动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群众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已成为社科院的学术导向。
努力建设成为“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是中央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提出的明确要求。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快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步伐。自2011年以来,社科院向中央有关部门报送的决策类研究成果连续大幅增加,推出了许多高质量的理论成果和对策建议,服务中央决策作用显著增强。比如,《财税体制改革亟待定夺的四个方向性问题》《关于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建议》《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的几点建议》《关于启动改善我国“大国形象”系统工程的建议》《强化粮食消费管理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等研究成果,获得了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成为中央及有关部门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武汉大学原校长陶德麟教授对记者感慨地说,这10多年来,在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尖锐的斗争中,中国社科院的广大学者坚定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旗帜鲜明地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活跃在各种思想舆论阵地上,为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涌现出一批有学术成就、有社会影响的优秀学者,也显示了哲学社会科学的极端重要性。中国社科院不愧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殿堂。
相关链接
中纪委指出社科院存在受境外势力渗透问题
社科院官员形象报告:2013年城管、校长形象最差
社科院研究员驳养老金并轨是乌托邦:最快5年即可
社科院报告评中国宜居城市:珠海最佳北京列第41位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