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药没有被引爆,扬言炸公安部的男子最终被于天华劝服。
那年,这位在刑侦局工作的小伙28岁。
在同事眼中,于天华是个细致的人,总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事。
朋友圈里,流传着一个他侦破爆炸案的故事。
1998年,某地发生一起蹊跷的煤气爆炸案:一栋三年无人居住的空置楼房,在水电已断的情况下,突发煤气爆炸,民警现场勘探数次仍不明爆炸原因,很多种可能性被专家一一排除。
有人将这宗神秘爆炸案通知了于天华。他翻阅材料,仔细询问房间里的一切物品。
于天华判断,该空置房屋内一定存在一部电话机,爆炸前,如果有人打通这部电话,电话机内继电器产生的火花,在遇到煤气浓度达到一定值的情况下,就会引发爆炸。
不少人觉得,这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小概率事件,何况于天华并未去过现场调查。但他认为,排除了所有可能后,爆炸原因只能是这个。
警方朝这个方向侦查,最终现场调查结果与于天华的判断吻合。
这件事,让他在同事中有了“神探”的名号。
“他有特殊功能”
好朋友曾给于天华一个评价:“外星人”。“无论接了什么大案,都像打了鸡血一样,不用睡觉”。
不去现场就能做出精准判断,靠的是无数次出现场积累的经验。
2001年,江西万载县芳林村小学发生爆炸案,致42人死亡,27人受伤。事发后,于天华和其他专家现场侦查,迅速查明了爆炸点和爆炸经过。
调查结论遭到了质疑,有人认为,疑犯从哪里进学校,在哪儿引爆炸药这种细节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查明。
在公安部任职的处级干部丁树茂回忆,当时于天华之所以敢确认爆炸点在教室第三排这些细节,因为他前后排查,反复顺着目击者回忆的爆炸犯行动路线走了好几遍,才做出的结论。
官方材料中,于天华的身份包括反爆破、反劫机、反投毒专家,他参与侦破了一系列劫机案和150余起有影响的重大案件,“这些年,几乎每个重特大案件都有天华的身影”。丁树茂说。
这些重大恶性案件,都曾给公众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大连5·7空难、北大清华爆炸案、新疆系列爆炸案、南京小汤山投毒案等等。
几个好朋友曾给于天华一个评价:“外星人”。
姜明认可这个评价,他与于天华父辈相识,自幼一起长大,印象中,老于“无论接了什么大案,都像打了鸡血一样,不用睡觉”。
2001年3月16日,河北石家庄发生连环爆炸案,致108人身亡。于天华根据信息,判断“嫌犯很可能逃往广西、广东、海南”。
在追捕爆炸案嫌疑人时,姜明在两天内曾给于天华打过几次电话,第一次接通时,他人在石家庄,没多久再打电话,天华已经开车跑到济南。到了半夜,“外星人”又赶到了广西,从广西又马不停蹄赶到了海南。
四五天内辗转四省,最终嫌犯果然在广西落网。姜明说,五天里,“华仔”合眼的时间加起来不过几个小时。
丁树茂有同样的记忆,新疆“7·5”事件期间,于天华被派到乌鲁木齐任副总指挥。丁树茂说,于天华在指挥期间,三天内只睡了三四个小时。
于天华毕竟不是“外星人”,那期间,他连续两次晕倒。
警察,是一份在重大恶性事件处置中几天不休不眠的职业,他们会整夜地抽烟提神。但于天华不用,“我们都觉得他有特殊功能。”姜明说。
最年轻的反恐专家
36岁的于天华接过了“国家处置爆炸恐怖袭击事件咨询组专家”的聘书,成为国家反恐怖爆炸专家中最年轻的一位。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