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超强台风肆虐的场景已经远去,昌江的街头小巷也恢复了往昔的平静,可隐约中,悲痛凝重的氛围依旧笼罩着这座山城。
就在7月18日晚,海南省昌江县总工会法律保障部长郭起森和同事林维勇在抗风救灾的途中,不幸被山洪卷走……
22日、23日,在两位英雄因公殉职后的第四天,南海网记者来到昌江县石碌镇追寻郭起森的足迹,听老百姓含泪讲述他的故事,“他是所有人学习的榜样,教会了我们‘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这个朴素的哲理。”郭起森的同事不止一次哭诉道。
同事学习的“榜样”
爱岗敬业苦活累活都冲前锋
今年60岁的李仁坚是幸运的,他是那场生死浩劫的唯一幸存者,手臂上那一道道清晰可见的血痕就是那晚被荆棘划破的。可这次台风留给他的不止是伤疤,还有两个殉难同事的悲恸记忆。
那一瞬间,李仁坚今生难忘……
22日下午,在昌江县总工会召开的座谈会上,谈起殉职干部郭起森,李仁坚声泪俱下,几度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他讲述,那时候台风已经登陆,为了让白石村的受灾群众能够喝上干净的水、用上必要的生活用品,晚上10点多,他们三人驾车回单位拉物资,一路上大风大雨,能见度不到三米,郭部长却说‘大伙都在等我们,今晚一定要把物资送过去’。
就因为这份对老百姓的牵挂,却不料会演变成一场悲剧,郭起森、林维勇在前去送物资的途中双双殉职,在洪水的喧嚣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郭部长走了这么多天,可他的身影还老是在我眼前晃动。”经济宣教部部长司建云是一位大学生,几年前从山西考到海南昌江县。司建云谈到,她跟郭起森在同一办公室工作,他工作兢兢业业每个人都看在眼里,最重要的是他对新人的照顾和鼓舞。
司建云刚到昌江的时候,没有地方住宿,郭起森得知她的情况后,第一时间把单位宿舍腾出来,免费给新同事入住,而他自己却和妻子、父母、孩子住在80年代建的破旧瓦房里。
司建云过意不去坚决要付租金,郭不好推托每月只收300元,相当于水电费,明眼人都这房子的市场价租金至少要800元。同事挖苦他做亏本买卖,郭起森却说‘小姑娘初来咋到,同事相互照顾是应该的,我怎能赚那钱’。
三个多小时的采访中,昌江县总工会的大楼里,不时传来抽泣声。
泪眼婆娑的会计王桂丽,每每提起“郭部长”三个字都忍不住失声痛哭。她说,郭部长真的是好人,作为县劳动仲裁的兼职调解员,2012年历经数月的调查和解,帮助几十位农民工讨回197万元的工资,“老天爷怎么能带走这样的好人?听到部长出事后,我几天几夜没法闭眼睡觉”。
“几乎包揽了所有的苦活累活,抗风是最危险的事,可郭起森等人每年都主动请缨。”昌江黎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总工会主席叶华杰告诉记者,郭起森是位尽职尽责的好同志,台风来临之前(17日),他主动提出要进驻工会联系点乌烈镇白石村,期间与同事、村干部顶着狂风暴雨走村串巷,组织群众转移避险,到18日晚上协助群众加固低处房屋108处,转移安置群众105人。
百姓心中的“亲人”
关心群众熟记全县困难职工状况
其实,对于郭起森突然“离去”的消息,始终无法接受的还有昌江县的广大职工群众。
一说起郭起森,今年80多岁的全国劳模符之凤的眼睛就红了,她每年到县总工会领慰问金,因为年纪大爬楼不方便,郭起森总是下到一楼扶她上去,这样的习惯维持了十几年。
符之凤一边抹眼泪一边说:“今天来到这里,看不到他们,就象看不到我自己的孩子一样,非常难过。平时总是对我嘘寒问暖,我都没法相信他出事了,1米89的高个子,怎么会说没就没了。”
“他为人随和,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当官的还是百姓的,他都一视同仁,谁家有困难,他都会伸手相助。”昌江县基层干部谢培富眼含泪水,讲述了又一段郭起森的感人故事。
每年的春节,昌江县总工会都会组织“春节送温暖”的活动,郭起森作为保障部门的负责人,每年都加班到大年三十,走村串巷把物资送到职工群众手里。2013年春节,在慰问的过程中路过一些并非职工的孤寡老人的住所,郭起森都会进屋去看看,了解家庭状况和老人的身体状况,甚至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给老人,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300元……可实际上,郭起森自己的工资非常微薄,因为是单位“经费自筹”人员,他每个月的工资仅有2000多元。
面对每一位受访者的泪眼,记者视线模糊,也似乎越来越明白郭起森在职工群众心中的份量。
张居南是一位摩的司机,可说起郭起森同样泣不成声,他说:“自己原是企业职工,因为国企改制失去工作,这几年都是拉摩的谋生,有一回我在县工会门口拉了一个客人,起先并不知道他是工会的干部,可这位客人上车后主动跟我聊天,问我的家庭情况、收入状况,当得知我是失业职工后,临下车时,千叮万嘱要我去工会申请补助。”
“全县26万人口,都知道工会有个部长叫郭起森。”昌江县总工会的副主席符燕告诉记者,他是群众心中的“亲人”,全县每一户困难职工的家庭状况都了如指掌,把工会的工作做到了满分,公私分明,自己亲戚家境贫寒,可每年的困难职工补贴,他总是优先考虑别人。
亲人眼中的“孝子”
善待老人甘做家中顶梁柱
今年51岁的郭起森生于1957年5月,从一名乡村教师走上工会岗位后辛劳耕耘23年,最后竟以这样的方式“走了”,来不及向亲人、朋友告别,每个人悲痛难抑。
23日,记者来到郭起森的家中,一栋破旧低矮的两层小楼还是80年代父亲所建,上下四间房,里里外外找不到一处翻新的痕迹,脱皮的墙面、掉色的窗户、陈腐的家具,如果不是墙上挂着的全家福照片,很难想象这样的屋子里住着老少5口人,一住就是30多年。
郭起森走后,家里似乎显得更苍老。小儿子郭军君今年才10岁,当得知乡亲们去父亲失事的地方“招魂”(当地的风俗),以为大人是去寻找父亲,每天都在自家门口等待,时不时问母亲:“妈妈,叔叔们不是去找爸爸了吗?这么多天了,爸爸怎么还不回家。”
在两个孩子眼中,郭起森是位“严父”,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他都是悉心教导。令他欣慰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都很优异,尤其是在昌江一小读四年级的小儿子,每个学期都获奖状,在全校成绩名列前茅。
大儿子郭军威一直把父亲的座右铭“要到最基层、到职工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放在心里,毕业后选择到昌江县海尾镇打显村当“村官”,他哭着说,父亲教导最多的是生活要独立、处事要冷静,一定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父亲离开了,他希望能做一个让父亲骄傲的儿子。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我不知道以后的日子怎么熬?”双眼红肿的妻子关业香悲伤了好多天,因为身患脑积水多次手术,家里的重活都是郭起森在操持,他经常是下班后立马回来做饭,把一家人照顾的无微不至。
郭起森走后,家中92岁身患重病的老父亲还一无所知,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状况,所有人都善意地“封存”了这个事实。仍躺在医院的郭父有些神志不清,这两天却经常念叨“起森”的名字,以往每天都会给他洗澡穿衣、端汤喂饭,甚至因为消化系统失禁用手抠大便……儿子对他的好,老人一定都记得。
河水呜咽,山城同悲。郭起森永远地走了,却像一颗“灿星”聚集了万千目光,出殡那天被数万群众挥泪相送,送行的老百姓都说:“郭起森一直都在,只是老天爷把他带到天堂去做好事了。”
相关链接: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