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救灾一线的林大富。
海口网7月25日消息(海晚报全媒体记者林菲 通讯员 阳宗峰 姚远清 熊峰 潘爱国 文/图) 连续奋战六天五夜,额头一条长10公分的伤口结了一层厚厚的痂,眼里布满血丝。匆匆扒拉几口盒饭,手机响起,又开始调动人员奔赴其他路口……这是23日晚10时,在琼山区抢险救灾临时指挥所工作的陈大富。
台风前 克服身体不适投身抗灾
陈大富是琼山区人武部部长。16日,刚从南沙归来,参加完一项为期一个月的急难险重任务的他,还有强烈的晕船感觉。没来得及休整,没回家见过妻子和女儿,没有看望父母,18日,陈大富已经紧张投入到防风抢险预案准备、兵员调动、救灾物资配备等各项工作中。
18日一大早,一参加完区里的三防工作会议,陈大富就奔赴云龙镇、龙塘镇、仙克村等检查防抗台风准备情况,回来时,已是傍晚。7个多小时,往返300余公里,因长时间的海上生活造成的晕船反应,回到家,他就呕吐不止。休息了不到20分钟,区委办公室打来电话告知,临村路口新大洲大道一建筑工地,三四十米高的塔吊摇摇欲坠,路上仍有车辆和行人来回穿梭,十分危险。“跟我出发!”没有片刻迟疑,陈大富率领5名职工以最快速度到了塔吊所在地。
风力越来越强,雨越下越大,塔吊在来回摇摆,随时会砸下来。“兵分两路,堵住车辆,劝离行人。”陈大富下达简单的命令,带领职工冲进了大风大雨中。5分钟不到,塔吊倒下,路边围墙砸塌了一大半。记者问他:“塔吊掉下来,会伤亡多少人,你当时不怕吗?” 陈大富回答得很干脆:“没有想过怕与不怕,只想让街上的车辆和群众远离这。”
台风中 为救人不顾自己受伤
18日当晚21时10分,陈大富接到求救电话:凌云楼工棚坍塌,42名男女老少被困。陈大富紧急从红城湖应急民兵连中抽出15名壮小伙组成突击队,向凌云楼进发。一路上,风劲雨急,车辆行进起来左摇右摆。
眼看着离凌云楼还有2公里,却因水深近一米,路上满是断枝和垂落的高压电线,还有齐刷刷扑倒在地的椰子树,大车无法开进。路上一群众极力劝阻,“42条活生生的生命,不能因为有困难我们就放弃!”陈大富决心已定,带领所有人弃车徒步前进。救援队伍一路上与风雨搏斗,用砍刀砍,用电锯锯,从断树残枝中开辟出一条生路,原本20多分钟的路走了一个半小时。
到达凌云楼的时候,眼前的场景像车祸现场一样:工棚坍塌了一半,车辆被压扁,42人全部蜷缩在一起,身上没有一块干的地方,好几个老人已经有气无力,一动不动。看到有人来了,42人感动地流下了眼泪。人员一个一个被接了出来。陈大富发现,还有一个老人身体虚弱,必须靠人背,于是他便冲了上去,突然一阵狂风吹起一块铁片直飞过来,陈大富的额头被划了一道近10公分长的口子,鲜血直流。可是陈大富只是压住伤口,背上老人,这个伤口后来一直没有处理,直到结上厚厚的痂。
台风后 不休息全力重建家园
台风过后,陈大富并没能休息,还有更多事情等着他。
19日凌晨4时,开会,部署灾后重建工作。凌晨5时30分,陈大富带领民兵应急发队奔赴南海大道,4个小时后,南海大道至红城湖长线全线告通。一条道路忙完,他又奔赴下一条道路指挥协调……
六天五夜,陈大富前两天没有睡过一觉,后四天,每天休息时间不超过2个小时。在陈大富的带领下,人武部的官兵和职工全员奔赴在一线,没一人喊苦叫累, 55岁的老职工柯和雄,在锯木头时不慎割到脚后跟,简单缝了3针后又继续奋战到凌晨2点多。5名职工受伤从未下过火线。陈大富组织民兵应急分队120余人,协调驻军部队1000余人、民兵预备役人员1800余人,转移群众3000余人,清理道路57条、60余公里,清理垃圾数百吨。
目前,琼山区各条街道基本恢复台风前模样,而陈大富的家,多处门窗在台风中被吹烂,玻璃掉了满地,被子、衣服已发霉,到现在还没回家整理。问他感觉亏不亏欠家里,陈大富只说了一句话:“践行群众路线就体现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
相关链接: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