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之声中文网7月28日报道,中国为挑战美国太空霸权,正在加快开发导弹技术。7月23日中国进行了一次击毁近地轨道卫星的导弹试验。美国国务院援引情报部门的情报散发了此条消息。试验并没有伴随对目标的击毁。这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号召加快建设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空军后进行的首次试验。
这是4月份习近平到空军机关就空军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进行调研时讲的一番话。当时习近平第一次表示,中国应当有能力应对首先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对太空的军事化。他许诺将为建立“新型战斗力量”提更多资金,以让军队拥有对可能的紧急情况作出迅速而有效反应的一切。
这是新一届领导人上任后进行的第二次试验。第一次是在2013年5月进行的。当时中国成功进行了人造卫星拦截试验。它仅依靠撞击力就可摧毁目标,无需引爆。
不过专家们指出,摧毁假想敌卫星还不是最有效的手段。最有效的办法是利用无线电电子或者激光手段。不排除这一次进行的正是类似试验。至少俄罗斯社会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叶夫谢耶夫不排除中国出现了击毁卫星的激光武器。
叶夫谢耶夫说:“中国正在研发不仅可以直接击毁卫星而且也可让卫星致盲的各种武器,包括通过向假想敌卫星发射微型卫星,包围敌方卫星或者让其致盲。这或许是研制的最终目标。无论如何,中国正在积极为各种可能的太空大战作准备。”
美国多次向中国高层人物表示对其发展反卫星武器感到不安。华盛顿呼吁不要研制和试验类似武器是出于对本国太空安全的考量。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专家德沃尔金少将强调,美国害怕中国出现太空领域突破。
他说:“在确保任何侦察和监控的行动中美国人首先依靠的就是太空。所以他们自然对其他国家的任何研制或试验感到不安,因为后者有可能以某种方式破坏他们的太空活动。美国担心中国的反卫星武器有朝一日将能现实地让美国丧失卫星指挥军队的能力。”
中国已经在太空领域向美国发出严峻挑战。地缘政治问题研究所副所长西夫科夫认为,今后中国将在反卫星武器制造方面同美国一直竞争下去。
他说:“中国制造的是很现实的东西。它拥有制造这种武器的一切力量和可能。而且它也正在制造这种武器。应当把中国视作先进技术国家。它还只落后一点,但是不久的将来这种差距将会消失。”
第一次反卫星武器试验,中国是在2007年进行的。当时用弹道导弹摧毁了一个低轨道上的中国老化气象卫星。暂时还没有中国拥有能够消灭地球同步卫星能力的证据。为此要有进攻型太空部队。
俄罗斯与中国两国都主张禁止在太空部署武器。所以专家们认为,中国不会把任何武器送到太空。虽然准备拥有这种潜力,而且看来正在做这面的工作。
相关链接:
俄媒解读中国最新反导技术 或用激光摧毁卫星
外媒:中国每年能造3艘核潜艇 激光武器威胁美卫星
《星球大战7》片头被曝光 残臂和激光剑开篇
俄计划4年内架设激光网络监控外太空新式航天器
中国坦克怎么样?配激光武器部分性能全球领先
中国第三次陆基反导试验达到预期 美专家回应
美媒称,中国国防部7月23日晚间发布简短消息说,中方当天在中国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反导技术试验。消息说,“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不过报道没有具体说明“预期目的”是什么。
据美国之音网站7月24日报道,美国国际战略评估中心的军事问题专家费舍尔表示,他注意到中国一些民间军事论坛上有议论说,中方此次测试的是“HQ-19”(红旗-19)型反导弹拦截系统。
报道称,中国境内一个关注军事发展动向的网站“鼎盛军事”在报道相关消息时,确认此次试验的确实是HQ-19,并且称试验的成功“标志着HQ-19实现了大气层内外拦截能力(与THAAD类似),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美国军事专家费舍尔认为,中国在军事上这一新的进展对于美国来说,无疑构成了新的挑战,美国应当加强核遏制能力。
美国目前拥有1550枚核弹头,但是奥巴马总统任内期望将这一数目大幅度降低。费舍尔指出:“假如中方继续通过部署新的、类似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来增加核弹头数目、以及新的导弹防御系统的话,那么,华盛顿或许应当考虑增加、而不是减少实际部署的核弹头数目。”
费舍尔还说,假如美国不增加核弹头数目,有可能会促使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越南以及台湾自行研发核武器。
资料图:美国路基反导实验
据国防部网站消息,7月23日,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反导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国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军事专家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称,反导系统是我国今后重点发展的发展的武器系统之一,需要实现体系化,目前我国的反导系统与美俄等国还存在较大差距。
该专家指出,随着世界上核潜艇、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等战略核武器的增加,我国面临着遭遇导弹打击的威胁。现在,反导体系成为大国必须具备的武器系统,也是我国今后必须精心打造和重点发展的武器系统之一,它的研制对于国家军事防御能力提升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根据对不同飞行阶段导弹的拦截,反导拦截技术分为三类:即上升段拦截、中段拦截和末段拦截。目前,各国反导拦截武器主要集中于中段拦截和末段拦截。导弹飞行飞行末段速度很快,且处于接近垂直下落状态,拦截难度较高,但对拦截导弹的射程要求低;弹道导弹中段飞行时处于大气层外惯性飞行阶段,拦截难度较小,但对拦截导弹的射程要求高。
美国的反导系统走在国际最前沿,已形成体系,建立了完善的预警、跟踪和拦截系统,可以实施多层次拦截。美国既有陆基反导系统,如爱国者-3和“萨德”,也有海基反导系统,如标准-3。由于海基反导系统灵活性好、机动性强、利于隐蔽等多重优点,受到美国青睐,目前美国海基反导系统占到一半以上。
俄罗斯目前的反导系统也颇有建树,研制了S-300、S-400等防空导弹,目前,俄罗斯S-500型反导武器也在研制之中。俄方称S-500反导系统性能将超过美国最新型“爱国者-3”和“萨德”反导系统,可击落美国正在研制的速度为每秒1.7公里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驭波者”。据军事专家杜文龙介绍,S-500导弹是俄罗斯第一款专门用于反导的防空武器系统,不仅射程远,而且射高更高,射高可达185公里。
“我国目前的反导系统与军事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反导武器部署也不可能像美国那样部署到海外。”专家如是说。“我国也需要进一步研制体系化的反导系统。”
此前,我国军方曾公开在2010年1月11日和2013年1月27日,分别进行了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均达到预期目的。但是这一次,国防部的消息中并没有“中段”这样的字眼,也让这次反导技术试验显得有些神秘。“我们要能拦截各种飞行阶段的导弹,各种打击手段都需要拥有,这样对导弹的拦截成功率才会更高。”专家如是说。
陆基中段反导拦截示意图
2014年7月23日,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反导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其实,这已经不是中国第一次进行这样的反导实验,2010年1月11日,中国进行第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当时,有分析认为,此举暗示我国已初步掌握反弹道导弹技术,2013年1月27日,中国第二次在境内进行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中国已经三次成功进行反导试验,标志着包括信息处理、侦查预警、拦截武器、武器传输、制导精度和反应速度在内的反导技术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资料图:被认为是2013年1月27日中国境内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的图片。
什么是中断反导?
反导弹拦截技术按发射地分为陆基、海基和天基,分别指反导系统在陆地、海上和天空发射,由于弹道导弹从发射到命中目标要经历三个飞行阶段:即初始段、中段和末段,所以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按照拦截时机不同可分为三大类:
一是助推段防御系统,也称为初始段拦截,它是指在助推阶段对来袭导弹进行拦截,一般是导弹发射后、尚未投放弹头的数分钟内进行拦截;
图为美国中段反导实验
二是中段防御系统,也称为中段拦截,拦截范围是以上两者之间的广大区域,旨在对脱离导弹弹体后尚未再入大气层、处于太空真空飞行状态的来袭弹头进行拦截,中国的陆基中段反导弹拦截技术属于这个;
三是末段防御系统,也称为末端拦截,它是指在弹道飞行最后阶段,即在来袭导弹在进入大气层并即将击中目标时,对来袭导弹进行拦截。
图为中国红旗9防空导弹发射,这种导弹属于末端反导系统
其中,初始拦截技术最难,因为一般情况下,导弹初始阶段的飞行都在当事国本土内,由于探测手段、打击时间等众多因素,限制了初始阶段拦截的效率;中段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是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难度没有初始拦截大,但是现在能掌握中段拦截技术的国家少得可怜,这其中对远程、高空探测、计算机运行速度、导弹精度等要求非常高,所以一般国家想掌握这种反导手段,难度可想而知,中段反导的主要任务是防御国土,保护本国军事力量和盟国,免受中、远程弹道导弹的袭击;末端反导是现在多数国家都大量服役的防空导弹的任务,不管是爱国者3、S-300、红旗9这种远程防空导弹,还是山毛榉、红旗7这种中短程防空导弹,都属于末端反导范围内的导弹。
图为俄罗斯S400防空导弹
需要说明的是,部分人将中国中段反导试验和美国的爱国者爱国者-3系统以及俄罗斯的S-400导弹系统相提并论,这误导了试验本身所隐含的重大意义,做为中段导弹拦截系统,其技术难度要远大于爱国者爱国者-3之类的末段拦截系统,中段导弹拦截首先需要克服大气层外恶劣的工况条件,必须具备动能拦截器、精确探测跟踪与末制导技术、空间作战平台总体技术与平台战时测控技术等等一系列当今导弹和空间作战武器的前沿科技。
航空航天港资深航天爱好者KKTT根据NOTAM的公告制作的关于本次拦截情况的推测图。
中断反导的难点?
和其他国家一样,我国的反导拦截系统也由多个层次组成,按高度分为大气低层拦截,大气高层拦截和大气层外拦截。其中,大气低层拦截已经初具规模,由引进的S-300PMU2和国产的红旗-9改进型远程防空导弹组成,主要针对的是射程较近、弹道高度较低的短程弹道导弹,而大气层外拦截,亦为人所熟知的中段反导拦截。
本次拦截中的靶弹和拦截弹的发射位置和前两次发射大体相同,发射地点双城子,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之所以之前两次反导拦截会产生绚丽的宛如UFO一般的大气现象,是因为中段反导拦截的交汇点是在大气层外,而此次拦截很有可能发生在大气高层稍外一点进行,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没有大量目击报告的原因。
SC-19的前身开拓者-1号的照片。
根据公开资料,S-300PMU2拦截弹道导弹的最大作战距离是40km,红旗-9的相关数据未公开,但估计也大致相当,而此次试验中拦截距离将近200km,因此可以认为本次拦截并非大气低层拦截,而是一次典型的大气高层拦截,这种作战使命的反导导弹,应该是是红旗-19型拦截弹和SC-19型拦截弹的任务,由于代号中都有个19,红旗-19和SC-19很容易被人混淆,实际上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反导拦截武器。SC-19是我国基于开拓者-1号两级固体火箭开发的重型陆基反导/卫星拦截弹,类似美国的GBI反导拦截弹。“SC”意为本次拦截中拦截弹的发射地点双城子,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2007年1月11日的我国首次反卫星试验中,该弹在865km的轨道高度上利用动能杀伤战斗部成功摧毁了已经报废的我国风云-1号C气象卫星,一时间声名大噪。红旗-19导弹和美国THAAD高空区域反导拦截弹相似,而红旗-19的体型要比SC-19小的多,其作战高度也比SC-19要低一些,说明本次中段反导实验最有可能是红旗19完成的。
图为陆基中段反导示意图
弹道导弹从发射到进入中段飞行的时间很短,如果想要在中段拦截,就要尽可能提前发现对方发射的导弹,同时要在其上方进行跟踪、计算飞行弹道,这样才能计算出最佳拦截点,紧接着将中段拦截弹发射到拦截点位置,释放拦截弹头,这样才算完成一个完整的拦截过程。
在相对速度极高的反导拦截作战中,拦截弹导引头技术被公认为是重中之重的难点。由于弹道导弹弹头尺寸小,雷达反射面积也小,如果使用主动雷达导引头,不仅探测距离不足,且其脱靶量也很难满足要求,无法和对末端制导精度要求很高的动能杀伤战斗部配合使用,只能使用在反导拦截中效率很低的破片杀伤战斗部,目前全世界的大气层外拦截弹中也就只有印度人的PAD反导拦截弹才这么干。
因此,中段反导拦截弹普遍采用以更先进的红外成像制导探测器为主的复合制导体制,红旗-19也不例外。由于在中段反导拦截中,作战高度往往在100km以上甚至更高,此时大气层已经非常稀薄,不会因为气动加热干扰拦截弹红外探测器的工作,因此其工作情况也相对稳定。美国海军著名的标准-3型导弹就是标准的大气层外中段反导拦截弹,该弹还具备拦截近地轨道卫星的能力。
美国陆基THAAD中程防御系统部署效果图
而在大气高层拦截中,拦截弹使用的红外探测器受大气摩擦加热的干扰很难正常工作,研制较早的标准-3因此也就不具备大气层内拦截能力,而且进入大气层后弹道导弹可以采用气动翼面动作进行规避机动,这对拦截弹的机动性的要求更高,往往需要引入包括直接侧向力控制技术在内的先进控制技术,也正因如此,同时具备大气层外和大气层内拦截能力的THAAD系统常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优秀的高空反导拦截系统。
要实现这一苛刻要求,导弹不仅要具备很高的加速度以尽快加速拦截远射程的弹道导弹,同时还必须具备能量机动能力减速拦截中近距弹道导弹,这对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是个考验,大气摩擦加热干扰,以及大气层内强烈的气动光学效应等干扰源都对导引头和冷却系统的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THAAD的导引头采用了侧窗探测红外凝视成像制导,配合新型整流罩和冷却系统,这才满足了大气层内外拦截的战术指标。
疑似红旗-19导弹发射的照片,该弹和美国THAAD反导拦截弹外形相似。
如果本次试验中我国使用的是红旗-19,这将意味着我们在陆基高空反导拦截系统上已经达到了和美国THAAD系统望其项背的水准。相信在未来,随着其他反导试验科目的继续进行,我国反导拦截系统的完善程度和可靠性还会进一步提高,足以保卫祖国外太空的安全不受逐渐扩散的周边弹道导弹威胁的侵犯。
图为美国爱国者3防空导弹
当今掌握中断反导的国家有哪几个?
目前陆基反导系统大致分为三个级别:第一个级别以美国的爱国者-2、爱国者-3和俄罗斯的S-300、S-400为典型代表。这类防空反导系统是传统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反导性能有限,主要用来对付射程1000公里以内的战术弹道导弹。而且这类防空反导系统在来袭导弹再入大气层后,在大约20到30公里的高度以下进行拦截。
图为美国的萨德反导系统试射
第二类代表为美国的萨德反导系统。这类陆基反导系统拦截高度约180公里,射程为200公里左右,既可在大气层内拦截,也可在大气层外拦截,被称为末端区域反导系统,同样用于拦截战术弹道导弹系统。
第三类为陆基中段反导系统,典型代表为美国的陆基拦截弹、美国以色列联合研制的箭-2、箭-3,主要用于在弹道导弹的飞行中段进行拦截,可拦截中远程弹道导弹甚至是洲际弹道导弹。
图为中国第二次中断反导实验画面
对于此次中国军方进行的是什么级别的反导试验,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的红旗-9防空系统和俄罗斯的S-300、美国的爱国者-2类似,具备一定的反战术弹道导弹能力,目前已经装备部队多年,这类系统进行拦截试验可能“动静不会那么大”。此前,中国已经宣布进行过陆基中段拦截系统试验,而这次的说法中未加“中段”二字,这说明有可能是类似萨德的新型反导系统的试验。当然也不能排除是中段反导系统试验的可能。因为反导系统的研发,一次试射显然是不够的,必然要进行多次试验。
也有分析认为,这次的“陆基反导技术试验”,也存在多种可能,包括反导系统的地面雷达系统测试、反导拦截弹开环飞行测试(不进行制导)、反导拦截弹的目标截获能力测试(不引爆战斗部)和全过程的实弹拦截测试等等。中国此次进行的反导试验到底是哪种类型、进行到了哪一步,还需要进一步的信息披露才能判断。
图为美国陆基中段反导实验画面
做为中段导弹拦截系统,其技术难度要远大于爱国者爱国者-3之类的末段拦截系统,中段导弹拦截首先需要克服大气层外恶劣的工况条件,必须具备动能拦截器、精确探测跟踪与末制导技术、空间作战平台总体技术与平台战时测控技术等等一系列当今导弹和空间作战武器的前沿科技,而目前能够具备如此强大技术能力的国家只有中美俄三家,但试验过这种导弹的国家仅美、中两家。目前,与中国中段反导试验处在同一技术水平线上的相应陆基系统仅有美国的GMD系统。
图为中段反导示意图
中国掌握中断反导技术后的意义
由于目前官方尚未透露昨日反导试验的细节,但鉴于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并未直接将本次试验定性为陆基中段反导试验,因此有军事专家认为,不排除本次试验的细节可能与2010年、2013年的两次有所不同。根据目前中国三次成功进行反导试验的情况,说明包括信息处理、侦查预警、拦截武器、武器传输、制导精度和反应速度在内的反导技术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在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中,战略防御武器和战略进攻武器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一旦需要,战略防御武器可以立即转入战略进攻状态,并成为重要的战略威胁力量。中国打造中段反导能力的战略意义绝不亚于两弹一星工程。(作者:战略网小彻)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