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下午,超强台风“威马逊”中心从海口市演丰镇北港岛上一路“踩”过,紧接着,房屋倒塌、海水倒灌。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原创>

防洪楼:风雨之中的“救命楼”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4-07-31 11:12

  海口网7月31日消息(海口晚报全媒体记者 光明 实习生 杨苑)7月18日下午,超强台风“威马逊”中心从海口市演丰镇北港岛上一路“踩”过,紧接着,房屋倒塌、海水倒灌。从对岸文昌铺前镇望去,北港岛全岛被大海吞没,海面上只见破损的屋顶和几座3层楼房。那一晚,北港岛无水无电一片漆黑,对岸的人们都以为岛上一定死伤惨重。

  “位于我们后溪村、上田村的两座防洪楼,成了百姓的‘救命楼’。”北港村委会主任陈奕虎在记者回访时说,在就近转移家里有2层以上楼房的群众后,位在低洼处或家里房屋不是2层楼房的300名村民,被紧急转移到这两座防洪楼中。风雨过后,他们全部安然无恙,整个岛上的村民在台风中也无一人死亡。

  这,只是海口“防洪楼”建设的一个缩影。2005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辞(时任海口市市长)要求,在南渡江沿岸、水库泄洪区、低洼区和内涝区兴建一批防洪楼,为受灾群众提供一个可以躲风避洪的场所。海口市三防办主任陈辉介绍,目前海口已建成86栋防洪楼,建筑面积57542平方米,可安全转移46000多人。

  作为人民群众风雨中的“诺亚方舟”,海口市还将分期分批加大建设力度,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增加功能配套设施,提高防洪楼多功能使用价值。

  不沉小岛:

  风雨中的两艘“诺亚方舟”

  北港岛,位于海南东北部铺前湾东寨港出海口处,是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北港村所在地。

  400多年前的琼北大地震后,演丰地区72个村庄陷落大海。道头、后溪、上田3个村庄所在的北港岛虽然幸存下来,但他们却与陆地永远割裂,成为茫茫大海中的一座孤岛。

  7月18日下午,超强台风“威马逊”中心从北港岛上一路“踩”过,狂风大作、海水倒灌。回忆那天的景象,住在北港岛码头边的道头村村民陈泽川还心有余悸。

  “风太大了,门前的几棵大树一下子就倒伏下来,接着就是滔天大浪,一下子就冲上防护堤。”陈泽川说,他前几年新盖了1座3层楼,家人都转移到2楼以上去了。下午1点多,台风掀起了近3米高的大浪,一下子就把他家的木质大门给冲倒了。

  “这么厚的大门是我托人从外地买来的,非常结实,没想到在这场台风中这么不堪一击。”他说,大门一下子就倒了,大水迅速漫过他的肩膀,他赶忙冲到二楼。

  7月26日,记者回访北港岛时,陈泽川在收拾家中被水淹没的东西。一楼的冰箱忘了搬上二楼,这次报废了。冲上来的海水留在床头墙上的印迹很深,足有一米多高,怎么擦都擦不掉。

  那一晚,北港岛无水无电一片漆黑,对岸的一家铺前糟粕醋小店店主陈林说:“我们想岛上一定死伤惨重。想打电话给对岸的亲友,但电话根本不通。”

  “一夜没睡,因为有5个家人在岛上。”陈林说,“我们急得都哭了几次。”他当时并没有想起,其实岛上不仅有就近转移村民的楼房,还有两座防洪楼,它们成了村民风雨中的“诺亚方舟”。

  当天台风前,一支由镇村干部、党员自发组成的应急救援队,舍身忘死转移群众,善良的村民也在舍小家救大家。

  演丰镇镇长熊延胜是应急救援队的发起人,7月17日中午,在台风来临的前一天,他带着6名镇干部上了北港岛。第一件事就是组织镇村干部、党员、村民共40人成立应急救援队。镇人大主席翁裕和是应急救援队的一员,当他在北港岛忙碌的时候,家中87岁的母亲和哥嫂都没办法顾得上。

  7月18日下午1点半,北港岛西北海面潮水上涨迅猛。“快,马上组织第二次转移。”熊延胜赶紧下令。应急救援队奔向一个个留守的村民家。有楼房的,上楼,能就近安置的,就近安置。家中不是楼房或处在低洼地的,全部转移到防洪楼。

  “当天下午2点的时候,水深已经到腰了,上田村的82岁阿婆黄玉花还被困在房子里。”北港村委会主任陈奕虎说,老人的家人住在府城,当天就她一个人在家。老人家中放置了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就是不想走,

  怎么办?这个时候,陈奕虎说,应急救援队员和几位村民一起,直接把老人拉出屋,背她去位于上田村的防洪楼。

  在那里,黄玉花和其他100多位村民一起,直到第二天天亮才回家。当老人看到村里的积水还那么深,直打冷颤。她说,要是不进防洪楼,天知道会怎么样。

  86栋防洪楼:

  一份无人死亡的“生命答卷”

  北港村上田、后溪两座防洪楼,只是这次台风中海口防洪楼建设的一个缩影。分散在海口南渡江沿岸、水库泄洪区、低洼区和内涝区的86座防洪楼,交出了1份无人死亡的“生命答卷”。

  “这次台风中,我们五一村没有一位村民死亡,防洪楼起的作用太大了。”龙华区龙泉镇五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世荷说,平时这些防洪楼是村民纳凉的地方,老人休闲娱乐喜欢来这里,关键时刻,这里成了“救命楼”。

  五一村委会永沃村村口,三层高的防洪楼十分显眼。永沃村防洪楼建筑面积603平方米,最多可安全转移483人。永沃村这次转移的群众有上百人,85岁的李阿婆告诉记者,人比以前转移得少了,那是因为很多村民家里有二层楼房。但也有人家里没有楼房,这座防洪楼帮了他们这些人的大忙。

  西江村委会书记李海发也告诉记者,该村有2个自然村,分别为太儒村和西江村,各有一座防洪楼,这次台风中也转移了几十个村民。村民李绩英的妻子80多岁了,动员时不想去,后来他和村里其他村民直接把她背到防洪楼二楼,当天傍晚看着村里的大水,老人流着泪对他说太感谢了。

  美仁坡村书记吴挺秀介绍,这次台风中蛟龙村的防洪楼转移了很多群众,村民都安然无恙。

  龙华区新坡镇农丰村书记林尤东也介绍,台风中这里是重灾区,村干部组织群众转移了50多位村民到下屯村和涵乐村防洪楼里。大家都说,台风造成了村里很大损失,但没有人员死亡,这让大家都感到很欣慰。

  台风当中,当转移到86座防洪楼中的群众,听着窗外鬼哭狼嚎的风声,看着倒伏的树林,还有大水淹没的部分村庄,他们的心底有一份安全感,而这就来自这些防洪楼。

  “我活了91年,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风,谢谢你们,不然我这把老骨头就撂在这里了。”北港村村民赵成南激动地说。

  10年前的决定:

  一位决策者的“民生情怀”

  海口市防洪楼的重要设计者之一、高级工程师李晓莉介绍,在此之前,还没发现哪个省市有专门建防洪楼。很多地方发生灾害时,都是将学校作为防洪楼。而海口市的防洪楼主要功能就是防洪、避险,在这个基础上,再丰富其他功能。

  陈辉介绍,海口防洪楼建设,早在10年前就已开始。

  海口市地处南渡江入海口,海岸线长,地形和地质条件复杂,容易遭受台风、南渡江洪水、内涝、城区积涝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海口市平均每年有5-6个热带气旋影响,洪水、风暴潮时有发生。据统计,从1954年至2000年,南渡江平均每5年发生一次洪水。海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洪减灾工作,2005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辞(时任海口市市长)要求,在南渡江沿岸、水库泄洪区、低洼区和内涝区兴建一批防洪楼,为受灾群众提供一个可以躲风避洪的场所。陈辞认为,兴建防洪楼是政府防灾、救灾、减灾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事项。建设防洪楼原则上保证在发生风灾洪灾时,受灾群众都能及时得到安置。

  防洪楼建设作为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项目,从2006年至2008年,海口分三批建成58栋防洪楼,建筑面积38960平方米,可安全转移31000多人。从2008年至2011年,我市连续遭遇洪涝灾害,共安全转移受灾群众26000人次,在频繁发生洪涝灾害中,防洪楼发挥了重要作用,保护了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建设和完善城乡防灾减灾体系,目前已建成86栋防洪楼,建筑面积57542平方米,可安全转移46000多人。

  据陈辉介绍,海口市的防洪楼设计为三层,高15米,采用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除了安全性,空间的设计上也体现了“救命楼”的理念。所有的防洪楼一楼均采用镂空的设计,在发生水灾后,冲锋舟能开进去,方便转移群众或运送救灾物资,防洪楼的荷载也比一般的公共场所大,阳台、房顶、楼梯都可以站人,尽可能接纳更多人。同时,防洪楼还设计有卫生间和厨房等生活基础设施,完全可以满足受灾群众长时间在楼里避险。

  当南渡江发生洪水、台风引发风暴潮或强降雨造成水库泄洪、内涝时,根据海口市防风防洪应急预案行动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分赴下到一线,发动、组织群众转移到防洪楼上,并提供相关的生活救助。防洪楼不但是老百姓的“救命楼”,平时也能够作为村委会文化室、村委会办公室、学校教室、村医务室以及休闲场所,防洪楼也是百姓的“功能楼”。

  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建防洪楼还需提升防灾意识

  在这次抗击“威马逊”台风中,海口所有防洪楼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海口四个区受灾群众提供了安全避险场所。但同时,海口防洪楼建设有待完善的地方也有所显现。

  专家分析认为,这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受到资金限制,防洪楼建筑面积比较小。当遇到人口比较多的村委会,在大量转移人员到防洪楼避险时候,空间比较拥挤,许多村民都一个贴一个站着,只有老人和小孩能够屈膝而坐,而年轻人则跑到楼顶在风雨中等待救援。

  二是缺少维护经费。防洪楼交接投入使用后,一般由当地居(村)委会接管。目前防洪楼缺少维护费用,一些门窗水电等基础设施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老化损坏后无法及时更换,影响正常使用。记者此次在北港村上田防洪楼看到,台风后这里一片狼藉,窗户损坏,门也破了。可以想见,当时群众虽然生命安全得到了保证,但部分群众可能没少淋雨。

  第三是防洪楼布局有待进一步规划。受到土地所属权制约,部分防洪楼的建设在选址上有局限性,建设离村民居住点较远,增加了转移时间和转移难度。

  第四是海口的防洪楼防洪能力规划有待完善。海口目前防洪楼全为三层结构式,高15米,一楼均采用镂空的设计,第二、三层用于接收安置转移受灾人员。每栋防洪楼所在的村庄地势高低不一,防洪能力也不同。

  专家认为,防洪楼再多建,也不可能一个村建几个。海口不仅要完善防洪楼建设,还要提升村民的防灾意识。

  在海南的广大农村,许多家庭希望盖新房,但盖新房的村民中,很多村民还喜欢沿袭旧传统,盖瓦片屋顶的高屋大宅。建这些房子的村民们一个普遍观念是,这样的房子冬暖夏凉,通风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家要供祖宗,在房梁上做一个“供台”,而这在瓦片房中才更“像样”。

  北港岛道头村村民陈泽川就告诉记者,这次他的老房子塌了部分,“供台”也淋雨了。以前台风大受淹时,他和家人就躲在供台上面,以避风雨。

  后来,他盖了三层楼房。他说,瓦片房比水泥房的成本高很多。因为选用的木料为黑盐木,盖一幢房差不多要花30多万元。而一座水泥房的成本每平方米不过1000元,甚至更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水泥房,在台风中安全多了。他也建议,政府要帮助制定台风灾后房屋建设技术导则,引导有条件有意愿的群众建设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

 

 

相关链接:

海口:排涝沟防洪楼:治水患有了“双保险”
“救命楼”保安全 海口五年再建83栋防洪楼
国家防总来海口检查台风情况 对防洪楼建设表肯定
琼海投入700万元建设10幢防洪楼
海口仙客村防洪楼建引桥 群众出入不再乘船涉水
海口5年投32亿元治“水患” 将建83座防洪楼

 

相关链接:
海口计划建83座防洪楼
海口5年投32亿元治“水患” 将建83座防洪楼
海口仙客村防洪楼建引桥 群众出入不再乘船涉水
琼海投入700万元建设10幢防洪楼
国家防总来海口检查台风情况 对防洪楼建设表肯定
海口:排涝沟防洪楼:治水患有了“双保险”
[来源:海口晚报] [作者:光明 杨苑] [编辑:杨雨霞]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