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后,是随父亲姓,还是随母亲姓?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安徽省长丰县从2011年开始掀起性别平等的“姓氏革命”。在试点乡镇,孩子如果随母亲姓,还能拿到1000元奖励。目前,该县已有30户新生儿家庭主动申请了新生子女随母姓。(8月1日《江淮晨报》)
子随父姓是中国乃至世界姓氏文化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在欧美国家以及中国香港等地,非但子女习惯随父亲姓,就连妻随夫姓的风俗都存在,例如我们所熟知的英国撒切尔夫人,其实她老公是撒切尔;美国前希拉里·克林顿,也是随丈夫即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姓。平心而论,子随父姓也好,妻随夫姓也罢,这种文化的源头可能来自男权社会中的男女不平等因素,但随着历史演变,这一姓氏文化特征更多成了一种传统,而非女性权益被持续压制的象征。正因如此,在十分重视女性权益的欧美、香港等地方,并没有将这种姓氏文化与男女不平等划等号。
根据长丰县计生委一领导介绍,长丰对子随母姓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是为了淡化传统观念中对男孩的偏爱。说实话,这种解释实在让人不知所云。给子随母姓奖励与一个家庭是否偏爱男孩有和关联呢?难道有了奖励之后就不再那么偏爱男孩了?事实上,且不说1000元奖励有多大诱惑力,单单是从造成“重男轻女”的文化因素分析,显然远远不是子女没有随母亲那么简单。笔者倒更相信,那些重男轻女的家庭,即便你强制子女都随母亲姓,他们也仍然会偏爱男孩。
至于说倡导自随母性是为了“提倡一种理念,家里生了孩子想跟谁姓就跟谁姓”,这话听起来很美妙,不但夫妻平等了,就连子女跟父亲都平等了,“想谁姓就跟谁姓”。然而,性别平等岂是一个姓氏所能体现?事实上,刚出生的孩子尚在襁褓中,他连自己身处地球还是火星都不知道,怎会自主选择跟谁姓?因此,在中国乃至世界,面对孩子取名问题,绝大多数的情况是,一致认可孩子跟父亲姓,鲜有因为孩子姓名问题闹得不可开交。换个角度讲,孩子姓名的确定建立在父母都同意的基础上,本身不就是一种平等吗?而政策上倡导子女都随母亲姓,反而有以制造平等的名义制造不平等之嫌。
颇为搞笑的是,为了证明“姓氏改革”的效果,当地称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长丰县男女性别比例将近是130:100,如今已经下降为114:100。且不说短短三年,人口性别比下降这么多让人生疑(查阅该县统计局发布六普公报,该县总人口性别比由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08下降为104.03),单单是“姓氏改革”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就很令人怀疑。事实上,中国人口性别比下降是一个普遍现象,其原因主要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发力、国民生育观念以及人权理念的持续改善等,与孩子跟谁姓关系并不大。
最后,作为人口大县,长丰每年的新生儿别说数以万计也有大几千,如果按一人1000元奖励,总额也不小——不能排除一些人为了奖励先让孩子跟母亲姓,然后再改回父姓,法律规定公民有权利选择随母姓还是随父姓;更何况,当地对此前已随母姓的家庭也给予同等奖励。这么大一笔预算,是否经过人大决议呢?再广一点,这项关切纳税人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行为,事先可广征民意呢?
相关链接:
“随母姓”与姓氏危机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