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邓小平与华国锋在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期间在休息室交谈。
交城县里的华国锋痕迹
8月18日晚8时,央视一套,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第13集如期播出。
这一集,华国锋的镜头再次出现——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的他坐在前排中间位置,正式宣布大会开幕。
交城县梁家庄村民韩富明坐在电视机前,他扭过头对老伴儿说,“华老的交城话,可比这里面说的好呢!”
对很多上了年纪的交城人而言,华国锋是位再熟悉不过的同乡。
他本名苏铸,1921年出生交城县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1938年,17岁的他参加了山西牺盟会交城抗日游击队,并更名“华国锋”——这个名字,取自“中华民国抗日先锋队”。
走上革命道路的华国锋,始终都在家乡的关注中。
1940年,他受组织委派回交城开展工作,历任交城县牺盟会秘书,县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兼分区农民部部长,县委宣传部部长兼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
抗日战争胜利后,华国锋担任过交城县委书记、县武装大队政治委员,也被老乡们亲切地喊做“华政委”。
此后30余年,华国锋经历了南下、北上、进入中央权力核心、最终又离开的命运起伏。对交城人来说,这些“曲曲折折”都不能改变一个事实——他是咱们交城出来的人。
今天的交城,并不掩饰这份骄傲。
县城的每个角落,从“天宁商城”到“交城邮政”,从“交城山水”到“山形卦象”,华国锋的题字随处可见。不过,据交城县史志研究会负责人田瑞对澎湃新闻透露,这些题字大多是拼起来的,“华老真正的手迹,在交城不超过10处”。
倒是和华国锋有过密切关联的两处农家小院,隐藏在街巷中不动声色。
它们都位于县城中心地段的永宁南路。这是一条狭窄、破落的小巷,在当地被称为“南街”。几年前,在没有铺上柏油的时候,它一下雨就泥泞不堪,也被人们喊做“难(四声,形容道路难走)街”。
华国锋住过的地方,分别是小巷的46号和29号。
山西省文物局官网显示,永宁南路46号是一处坐东朝西的四合院建筑,由清末民初南街贾姓建造。华国锋的父亲苏庆惠租住此院北房两间(由西向东第3、4间),民国十年(1921年)夏历正月初九,华国锋诞生于此院。
如果不是实地走访,很少有人想到,这座院子没有大门、没有门牌号、也没有任何标识。院子的女主人姓张,40多岁。她的父辈曾在此居住,并将房子租给苏家。
听说来访的是记者,张女士很爽快,直接指向华国锋住过的房间——那是一间10多平米的小屋,里面有一张土炕,稍显凌乱。张女士说,房子多年都没有大修过,如果顺利,过几年他们都将住进村里新盖的单元楼。
46号院一进门处,还种着一株桃树。几年前,它曾以“华国锋出生时就有”的形象出现在报道中。张女士哭笑不得,“过去这里确实有棵桃树,不过桃树寿命短,现在这棵是我十来年前亲手种下的。”
46号院往北数百米,就是29号院。大门左侧,立了一块写着“华国锋旧居”的石碑,落款为交城县人民政府2007年10月8日公布。
据山西省文物局官网显示,永宁南路29号的四合院建于清末民初,华国锋和家人曾租住此院北房两间,一直到1938年参加革命。
81岁的老人任云峰就住在华国锋曾经睡过的屋子里。1991年,华国锋回交城时曾说,当年下学后经常哄4岁的任云峰玩——那也是任云峰第一次知道,自己和大名鼎鼎的同乡还有这番关联。
自那以后,信件像雪花一样飞到小院,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在这处小院留影、和任云峰合照。
任云峰不骄也不恼。每天一大早,他都把院子、屋子收拾地干干净净,似乎随时都准备好迎接客人。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