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返岗干部称“回来没事做”
今年4月,陈景云听说,街道办的其他两名“改非”干部都接到通知“要去单位报个到”。原来,当时,零陵区下发通知,要求在编不在岗人员限期返岗。
陈景云至今仍然没有接到重新上班的通知。他猜测,这或与他举报吃空饷有关,“给领导带来了麻烦。”
但在七里店街道办一名知情人士看来,返岗的意义并不大。“全部陆续回来了,但是回来干什么呢?办事处人多,现在100多个人,回来之后有些人没有事干,每天要去打卡,下午很多人不去。”
刘明已是第二次被要求返岗了。2008年前后,他按要求返岗,但上班不到半年,又没有人管了。直到后来,“来个政策又要上班,上班上几个月又没事。”
对于这些当年“被动”离岗的工作人员来说,原先的岗位工作已经有人承担。而如果说当年请其“改非”、退养的原因是年龄,此时返岗的他们,已更不具备年龄优势。
“我已经10多年没有上班了,单位不可能拿很大的事情给你搞。已经到了50多岁了,也快退休了。”一名退养人员向记者坦言。
中国青年报记者走访发现,在部分单位,打卡签到成为部分返岗干部到岗的一种形式。零陵区一名干部打完卡后就回到经营的服装店。店铺位于该区商业城,其自称是“老板娘”,店内招聘营业员的广告中,留下的也是她本人的电话。
记者在一天不同时段前往该服装店,发现她均在店内忙碌。
“他们不回来上班,不对,但也是对的。”在今年4月前后,张德也按要求回单位上班。他准时上下班了一个月,后来发现,返岗的“改非”干部中只剩他一人坚持了。
张德告诉记者,包括他在内的返岗“改非”干部,都没有被安排具体工作,“怪不得人家没来上班。”
对于屡次举报“吃空饷”现象的陈景云来说,如果仅是把返岗当成一种形式,没有真正分配工作,那实际上,无疑相当于“吃空饷由公开转入了地下”。
事实上,在陈景云提供的33人“吃空饷”具体名单中,“改非”、退养、外出等原因大多是地方土政策等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但是,由这些问题带来的反思,此刻正在发酵。
“严格意义来说,我觉得我不算吃空饷。”张德说,因为,他并非典型的吃空饷:在一个单位挂名领工资,但实际上自己有另一份差事。
在张德看来,类似的现象不止出现在七里店街道办,也不止出现在永州。放任回家,算在编不在岗;但按要求回来,却又没有事情安排,“这就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写照。这说明,机构该裁的还是要裁,要精简人员,控制准入关,不然太多人了。”
张德记得一件荒唐事儿:在永州市一些地方的学校,40岁出头的老师就被要求“退二线”,不上课了,反而招聘了不少代课老师。
他说,如果返岗人员真的全部返回原单位,单位总人数肯定比他们离开时更多。如果这些老员工没事干,不仅浪费资源,还容易在单位生一些是非。一窝蜂地把人家赶回来,解决不了问题。
“没有配套的制度,回来又不给安排事做,返岗只是走一个形式。”夕阳西下,在办公室里翻着杂志,张德又度过了与公务无关的一天。
而陈景云,此刻还在家中,继续等待请他返岗上班的通知。
(杨妥对本文亦有贡献。应受访者要求,除陈景云外均为化名。)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