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从一扇窗、一座桥开始
今年3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柏林会见德国汉学家、孔子学院师生代表时指出:“掌握一种语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作为帮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把“金钥匙”,孔子学院从推广中文入手,给人们带来的改变远远不止于语言能力。
美国阿克伦大学孔院学生练习毛笔字。 资料照片
这把钥匙,首先为人们打开了一扇认知中文乃至中国的窗。许琳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年轻的孔子学院志愿者教师刚去美国著名的私立中学——康涅狄格州莱克维尔的“The Hotchkiss School”时,那里的人们对她的印象是“谨慎得近乎懦弱”。为了更好地授课,这位教师拼命给自己充电。3个月过去了,该校400多名学生中有近1/5的人选择中文作为外语选修,这所学校还给自己起了个中文校名——“昊济思”。
孔子学院以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从零开始,目前全球注册学员近百万人。据统计,目前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达到1亿人,美、英、法、日、韩等44个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
打开这扇交流窗后,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座求知的桥。《论语》有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以往,加州伯克利高中给学生确定的游历目的国多是西班牙和法国等国,今年就把游学度假目的地定在了中国。“中国之行让我脑海中的中国形象真实起来,”伯克利高中11年级学生伊莎多拉·麦克说,“中国不再是地图上的一个抽象概念,而是一个我去过的、实实在在的地方。”在10年时间里,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先后有200余名学生前往中国参观学习。马里兰大学校长陆道揆注意到,该校孔子课堂里有15个三四年级的学生,大多来自低收入的非洲裔美国人家庭。当他们选修汉语课程后,数学、英语分数都提高了。陆道揆说,这15个贫困学生和他们的家人一起到中国参观访问开阔眼界,也许有朝一日,他们中的一些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真正实现美国教育改革中“教育均衡”的思路。
这把钥匙,一端连着中华文化,一端连着世界各国。孔子学院与当地学校的合作,不仅重塑合作双方,还在改变更多的东西。
许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孔子学院一位来自四川绵阳的女教师,汶川地震后她父母双亡,又离了婚。在这样的背景下,她来到美国一个小镇担任汉语教师。在她去那里之前,镇上的居民甚至都没见过中国人,从这位女教师这里才开始认识中国。这位女教师寄宿在一对美国老夫妇家里,长久的相处让异国文化不再成为障碍,这对美国老人成了她“父母一般的亲人”。这位女教师回国之后,那对美国老夫妻还专程到四川去看望她,亲身了解中国。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