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居民家中问诊。
海口网9月29日消息(海口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晶晶摄影报道)28日,家住琼山区绣衣坊的莫月卿阿婆家来了3名“客人”———海口市忠介社区卫生服务站郑敏医生服务团队。24日,患有心血管病的莫阿婆与服务站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希望医生针对自己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给予照料,没想到愿望这么快就实现了。目前,800多户海口居民已在全市1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订了家庭医生,协议期内免费享受到更加优质贴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获得更多具有针对性的健康生活指导。
上门登记居民健康情况
“我就是血管硬化了,还有心脏早搏,经常觉得心慌。”面对医生,莫阿婆说起自己的情况,她患上心血管病已12年,如今最常见症状就是头晕。由于是慢性病,平时也就是吃药控制,有时候发起病来,就去医院打针,实在扛不住了还得住院。从今年初到现在,莫阿婆已经断断续续住了3次院。好在自己有医保可报销90%,但每次住院下来,自费部分也在2000元左右,对于自己这个工薪阶层的6口之家来说,负担实在不算小。阿婆希望社区能提供住院服务,或者医生能给自己一些专门的照料,即使在家里也能得到在医院一样的医疗服务。
在莫阿婆家中,郑敏和护士还见到了她85岁的弟媳张以兰,经检查发现,两位老人身体指标整体来说还算正常,就是血压浮动较明显。她们把访视的结果认真记录在莫阿婆家的健康档案里,以便回去录入社区信息化平台。郑敏告诉两位老人,平时要低盐饮食,多吃各种水果,每天尽量适度散步,早晚可到服务站量血压。
“如果觉得身体有什么不适,或者有什么不懂的保健问题,您随时可以给我打电话。”临走时,郑敏把自己的服务联系卡交给莫阿婆,她向阿婆承诺,一定会认真跟踪阿婆和家人的健康记录,在他们有就医需求时第一时间给予建议。
建较稳定医疗服务关系
日前,海口1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试点单位,实施社区医生签约服务。辖区内常住居民可自由选择社区医生服务团队签约。签约后,无论出现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或需要慢病照料,都可以在社区享受到便捷、满意的家庭医生式服务。
据了解,社区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等人员组成,签约居民即使不出家门,也可以通过微信、QQ群、电子信箱等信息交流平台,向社区医生取得常见病、慢性病诊治等健康问题的咨询和指导;当病情需要转到大医院诊治时,社区医生还可以通过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平台帮助居民转诊预约,免去患者就医难的困扰。
值得一提的是,签约医生服务团队对空巢老人和行动不便有特殊需求的居民提供上门访视、家庭病床等服务,以及帮助残疾人制定康复计划,指导和督促康复训练。此外,在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服务外,根据签约居民的需求,家庭医生可以提供个性化有偿服务,费用按物价部门定价(或双方协商)收取。
“签约服务模式,是海口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举措。”市卫生局副局长吴光吾认为,签约服务能使社区医生与居民建立起较稳定的医疗服务关系,形成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以健康管理为主、医防并重的社区医疗保健制度。
推动分级诊疗格局形成
近年来,海口在深入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改革的过程中,不断以提升服务能力为手段,向公益性靠拢。政府部门逐年加大投入,强化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硬件建设,先后在全市开展了规范化儿保门诊、规范化接种门诊等建设,统一安装了联网的卫生资讯终端,配置健康教育设施和血球仪、心电图机等设备设施。今年,海口提出创建2-4家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目标,以进一步带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同时,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零差价向居民提供500多种基本药品;全面开展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规范的电子健康档案,以便医生能够做到对辖区居民健康状况全掌握,降低居民的就医成本。此外,还通过技术指导,统一培训等方式,提高社区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
目前,深入社区开展健康讲座、免费咨询、定期随访,已成为海口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医疗业务的主要模式和自觉自愿的行为,在一些规模、效益都比较好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下社区”已成为日常的医疗业务,而且其总业务量及效益与“下社区”的频度和范围成正比关系。市卫生局局长周文雄表示,签约服务是居民在社区就医的新型模式,是一种双赢的选择,社区医生可提升服务内涵,居民可获得优质服务。通过社区医生签约式服务,使居民不出家门,就有自己的社区医生看护。“推进家庭医生制服务,是为满足居民最基本的医疗卫生需求,形成分级就诊、有序就医的医疗保健新格局。”周文雄说,社区医生与居民签约服务的开展,是海口深化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不断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提升社区卫生工作能力的重要一步。
相关链接:“家庭医生”对症下药化解“看病难”
我市12家社区医疗机构试水“家庭医生制”,实施签约服务。笔者认为,“家庭医生制”不仅是海口在惠民医疗道路上迈开的崭新一步,更是对症下药化解当前百姓医疗压力的处方。
首先,“家庭医生制”是化解“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疑难杂症的处方。“看病难、看病贵”仍是当今社会热点问题,我们的医疗体系因此而饱受诟病。特别是,医患双方的信息极其不对称,在就医问题上,患者大多处于“任人宰割”的境地。医院在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观念驱使下,小病当大病治、大病当重病医,让患者花冤枉钱的事情时有发生。如今,“家庭医生制”实施,只有在社区服务站解决不了的病症,才到大医院去。这有助于推动海口形成分级诊疗格局,“让小病上社区医院”成为一种趋势,从而缓解居民的医疗压力。
其次,“家庭医生制”对居民的疾病预防开了一剂良方。实行这一模式,主要目的是落实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这种免费的服务今后将成为社区医疗机构的“主业”。家庭医生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对居民的健康长期负责。应该说,他们既是居民的健康顾问,又是居民的健康教育者,从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全方位地健康指导,让居民少得病,尤其是少得大病,因此能替居民节省大量的医疗开支。
此外,“家庭医生制”也是强化医生责任心的一副好药。对应的签约服务关系形成后,医护人员更专注于居民的健康服务,无形中强化了他们的责任感。沟通多了,关系融洽了,信任增强了,医生对居民的健康心中也有数了,尤其是对一些慢性病患者的情况非常了解,简单的“望闻问切”也许就能给出一些治疗和饮食的建议。
当然, 推行“家庭医生制”,需要更多的具体措施,需要更多的责任担当,倘若只是单纯签个协议,最终难免沦为形式主义,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这一政策只有切实转化为一副“责任处方”,才能更好地惠及社区居民,为他们提供更加高效的公共卫生服务。(符青云)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