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工信部在官网宣布,为苹果最新手机产品iPhone 6发放入网许可证。
工信部表示,苹果近期为iPhone 6手机产品提交了进网申请,经电信设备进网检测机构测试和工信部审查,相关产品满足进网管理要求,工信部依法定程序在法定时限内为苹果公司申请进网的手机产品核发了进网许可证。
工信部强调,在审查期间,工信部委托国内信息安全权威检测机构对iOS系统进行了严格的安全性检测,检测表明三个后台服务程序存在被利用的可能性,可能方式包括以下类型:
一是第三方可通过互联网控制用户授信的计算机(用户同意信任并与手机连接的计算机),利用三个后台服务程序获取与之相连接的手机等设备上的用户数据。
二是设备维修时维修人员可通过三个后台服务程序接触用户数据,存在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
工信部称,该部就此事专门约谈了苹果公司,提出了相关安全管理要求。苹果公司提交了正式材料,表示这三个后台服务程序为诊断工具,“不允许苹果公司在没有用户同意的前提下介入任何信息,”同时,“已经在iOS8中采取了措施,允许用户清除已授信电脑的名单列表,从而使恶意使用诊断工具变得更加困难,”“进一步提升用户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承诺“从未与任何国家的任何政府机构就任何产品或服务建立过所谓的‘后门’”,并且“永远不会”。
此前有运营商人士猜测,苹果想在中国发布全网通版iPhone 6,即可以支持各个网络制式,但由于国内三家运营商的网络制式并不相同,各家希望能对iPhone 6的一些网络制式进行阉割,所以导致入网许可证迟迟不能审批下来。
9月10日凌晨,苹果发布了iPhone 6;9月19日,iPhone 6在首批国家和地区正式开卖。一周后,第二批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卖,但仍然不包括中国大陆。
目前,对于iPhone 6究竟何时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苹果官方以及国内三大运营商均未给出明确说法,但随着工信部为iPhone 6发放了入网许可证,这意味着iPhone 6入华的最后一个流程已经通过。如果按照往年惯例推测,iPhone 6将于10月底前入华上市的问题不大。
自从苹果发售iPhone 6后,国内的黄牛群体异常活跃,他们通过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收购水货iPhone 6,再转入到大陆进行高价出售。但随着行货版iPhone 6即将在国内上市,iPhone 6的灰色市场已经干涸。
有媒体报道称,在北京一个电子市场中,一名零售商最近正出售低端iPhone 6和iPhone 6 Plus,价格从刚发售时的12000元到15000元下降至6500元到8800元。相信iPhone 6正式在大陆上市后,水货iPhone 6的价格将继续走低。
以下为工信部公告原文:
近期,苹果公司为iPhone6手机产品提交了进网申请,经电信设备进网检测机构测试和我部审查,相关产品满足进网管理要求。根据《电信条例》有关规定,我部依法定程序在法定时限内为苹果公司申请进网的手机产品核发了进网许可证。
审查期间,有媒体报道苹果iOS系统的三个后台服务程序存在泄漏个人隐私风险,有被恶意利用的可能性。我部对此高度重视,委托国内信息安全权威检测机构对iOS系统进行了严格的安全性检测,检测表明三个后台服务程序存在被利用的可能性,可能方式包括:一是第三方可通过互联网控制用户授信的计算机(用户同意信任并与手机连接的计算机),利用三个后台服务程序获取与之相连接的手机等设备上的用户数据。二是设备维修时维修人员可通过三个后台服务程序接触用户数据,存在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我部就此事专门约谈了苹果公司,提出了相关安全管理要求。苹果公司向我部提交了正式材料,表示这三个后台服务程序为诊断工具,“不允许苹果公司在没有用户同意的前提下介入任何信息,”同时,“已经在iOS8中采取了措施,允许用户清除已授信电脑的名单列表,从而使恶意使用诊断工具变得更加困难,”“进一步提升用户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承诺“从未与任何国家的任何政府机构就任何产品或服务建立过所谓的‘后门’”,并且“永远不会”。
我部高度重视智能手机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将不断强化手机产品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智能手机产品的进网安全审查和获证产品的监督检查,如发现相关企业存在违反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的行为,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查处。各相关生产企业应切实保护用户知情权,持续提升产品的安全水平,快速响应和处置产品的安全事件,履行保障用户权益的责任。在此,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在使用智能手机时提高防范意识,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相关链接:
郑州男子疑因囤积iPhone6 三天赔100多万跳楼
纽约华裔邀买家看手机手臂中枪 12部iPhone6被抢
谁现在用iPhone6就该被鄙视 你认同么?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