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由国家税务总局提供
目前,反避税形势日益严峻。跨国公司进行国际逃避税出现了哪些新花样?我国的反避税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面临的挑战有多大?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近日走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
很多跨国企业将利润转移到海外,侵蚀我国税基,造成税收流失
2013年底,在历经5轮国际双边磋商后,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和某国税务局就中国江苏一家外资企业双边预约定价安排达成一致:外方最终认可中国子公司毛利率比谈判前提高近一倍,追溯以前年度补税加利息近4亿元,未来每年将增加税款近6000万元。此案调高毛利率的幅度是近年来中国对外双边预约定价安排谈签中少见的。
这场旷日持久的税收争夺战,最初源于2006年税务机关对该跨国企业不合理利润状况的调查。中国税务机关的调查发现,该企业在2006年进入征税周期后,利润率水平陡降,扣除来料加工成本等因素,综合测算该企业含料的利润率水平不足1%。但依据其海外集团年报中所披露的盈利状况,其加权平均利润率水平远高于中国成员企业,明显存在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的嫌疑。
“这是典型的跨国公司利用利润转移手段逃避税,这种手法近年来非常多见。”熟悉此案的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副局长姜跃生介绍说,许多外国投资企业来到中国,最初几年享受减免税政策时,利润率很高可以少缴税,一旦进入征税周期后,就会通过各种关联交易手段,将利润转移给海外公司,而留给中国公司的利润率就会出现不合理的下降。跨国公司转移出去的利润,大多到了避税地和低税地。
“由利润转移而产生的税源转移给所在国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既损害国家税收权益,又增加社会发展的负担。”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司长廖体忠告诉记者,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必然产生环境污染和劳动者保障等长远的社会问题,这些都需要政府公共财政解决。但现实情况是,很多跨国企业在当地只贡献了名义上的GDP,税收却流向了海外,一旦外资撤离,将给当地未来发展留下沉重负担。
“跨国公司在全球配置资源,而各国税法的不统一为其逃避税提供了条件。”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付树林告诉记者,税收政策的制定属于各国主权范围内事务,一些国家和地区会竞相通过低税率争夺外国投资,如著名的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被称为“避税天堂”,对企业所得、个人所得实施低税率甚至零税率的政策,很多跨国公司都会在此注册公司甚至总部,既规避来源国的税收,也规避居民国的税收,造成“双重不征税”的结果。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