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粮食日的主题为“家庭农业:供养世界,关爱地球”。以家庭农业为主题,目的在于让国际社会更多认识到家庭农业和小农户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这些年,虽然在减少饥饿人口方面,整体取得进展,但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各大洲、区域之间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虽然总体进展明显,但在发展中国家,还有约1/8人口长期受饥饿困扰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出版的《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2014》报告,全球饥饿人口正在持续减少,2012—2014年,估计约有8.05亿人口长期遭受食品短缺困扰,这比上个十年减少了1亿多人,比1990—1992年减少2.09亿人。
报告还指出,相比于1990—1992年,仅中国的食物匮乏人口就减少了1.38亿人。
目前粮食安全状况的区域差异很大。据粮农组织估计,在全球8.05亿长期遭受食物缺乏的人口中,绝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的居民,数量达到了7.91亿。也就是说,几乎每8个发展中国家的人中,就有一人长期受饥饿困扰。
发展中国家中,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在粮食安全方面取得的进展最大:长期饥饿人口从1990—1992年的6900万,下降至2012—2014年的3700万。
就饥饿人口减少的绝对数量而言,亚洲的中国、印度和越南排在前三位,粮农组织指出,与1990—1992年间相比,印度和越南分别减少了2000万。即使如此,世界饥饿人口中仍有2/3在亚洲:该地区有5.26亿人受到食物不足的困扰,2012年—2014年,南亚仍有2.76亿人口长期吃不饱饭,仅比1990—1992年的数字略低;特别是在西亚地区,由于长期灾害和冲突,饥饿人口数量从1990—1992年的800万升至1850万,是全球少有的饥饿人口数量提高的区域之一。
非洲农业自然禀赋与粮食安全状况形成反差,近30年来人均粮食产量持续下降
非洲大片区域的土壤、日照、温度等非常适合农业开发和粮食种植。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几乎占到了全球未开发土地的一半,超过两亿公顷,可耕地面积约占世界26.4%,水力资源占12%。然而,非洲是全世界唯一的人均粮食产量近30年来持续下降的地区。
拥有丰富农业资源,非洲为什么不能养活自己?首先,非洲农业生产率低,多是以妇女为主要劳动力的小农粗放型经营。中国—埃塞俄比亚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合作项目顾问彭大军告诉本报记者,刀耕火种是埃塞俄比亚持续几千年的农业耕作方式,烧荒后仅用木棍戳出一个坑撒上种子,基本没有田间管理,更不用说精耕细作,自本世纪初以来才开始在中国等国家农业专家的帮助下推广田间管理和犁耕。
其次,非洲国家缺乏农业投入的意愿。卢旺达农业部农业开发局局长穆罕达对本报记者说,非洲国家用在农业生产和研发上的资金非常有限,且政府缺乏投入的意愿,非洲大量石油美元投入到国外或本土利润更丰厚的产业,各国没有意愿将资金投入到利润较低的农业。第三,在西非萨赫勒、马里,东非索马里、中非刚果(金)等地区,国内冲突与旱灾等天灾人祸相叠加,严重阻碍和威胁到非洲粮食安全。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