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之计还在于尽快调整眼下以输血为主的扶贫政策,变输血为造血,提高国家财政资金、优惠政策的执行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滥用
在国新办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苏国霞表示,目前确实存在一些贫困县脱贫后不愿意摘帽,或者戴着贫困县帽子炫富的现象。苏国霞表示,现在正研究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改革贫困县的考核机制,建设扶贫县的约束机制,逐步建立贫困县的退出机制(10月14日中国新闻网)。
发生在贫困县上的扭曲现象,一直是社会公众高度关心的热点问题。2013年底,有媒体报道,黑龙江省海伦市一边四处“哭穷”申请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一边变相投资近亿元兴建政府大楼。2012年初,湖南省新邵县也高调发布“特大喜讯”,热烈祝贺该县成功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这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纷乱现象,被指滥用国家扶贫政策资源,甚至将扶贫县当作一些地方肆意分肥的唐僧肉。不少论者藉此建议,应该建立相对科学、合理、可操作的遴选与退出机制,让贫困县的政策更多地有利于贫困地区的发展,更多地帮助贫困人口受益。
此番国务院扶贫办有关人士关于考核机制、约束机制和退出机制的设想,正是对公众舆论的积极回应,相信随着这样一套机制的逐步构建,贫困县或将进退有据,可以释放出更多的政策红利。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贫困县的进退问题上,不能只是按照以往的惯性,依然采用相对闭合的考核评判标准,而是应该不断扩大开放性,畅通公众参与的渠道,参酌民意,让社会公众也成为核定贫困县的裁判。
正如扶贫办人士已经指出来的那样,现行的贫困县认定标准,比如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等各项指标,应该是比较偏于技术的一套指标体系。即便有所调整,也不过是更换一些指标。用指标、数据说话的好处在于,有一个普遍认同的尺度,相对比较公平,争议也少一些,但也有明显的不足。
其一,很多现实的真实情形,并不能完全通过数据、指标呈现出来,也即,指标描述出来的真相,很多时候只是部分真相。这样的数据,如果再考虑到一些县份的主动造假冲动,则失真的情形会更多。以此筛选出来的贫困县,当然会相差甚远。
其二,拘泥于固化的数据,在实际操作中,也可能会忽略不断变化的现实情状,甚至触碰不到种种非常态的扭曲情形。比如,像花费上亿元资金兴建政府办公楼的黑龙江省海伦市,又在申请进入贫困县,而这,仅仅从若干指标、数据上看显然是徒劳的。还有,一些成为贫困县的地区,动辄挪用扶贫资金、滥用扶贫政策,数据上也很难看得到。
况且,任何约束性的规定,都可以找到破解、规避的办法,在这方面,不少地方往往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要能够争取到现实的利益,那些地方自然会削尖脑袋往里面挤,也会想尽一切办法赖在里面不走。新邵县为何会以一种如释重负甚至表功一般的心态“热烈祝贺”进入贫困县?不外乎“利益”二字。
因此,在技术性的标准之外,不妨适当加入民意的因素,作为一项评判进退的辅助性标准。民意既可以单独立项,同时也是对有关各方的一种监督力量,使得造假者不敢造假,乱来者不敢乱来,死乞白赖者不好意思继续恋栈。
当然,根本之计还在于尽快调整眼下以输血为主的扶贫政策,变输血为造血,提高国家财政资金、优惠政策的执行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滥用。即便一时调整困难,也应该强化对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追踪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