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海南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首页   |  观点PK  |  海口建言  |  评论  |  名人堂  |  社会长焦  |  椰风视点
新闻搜索:
  广告热线:0898-66835635
 您当前的位置 : 草根酷评>评论>
文艺不能有“高原”缺“高峰”
文艺不能有“高原”缺“高峰”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纪东冲 时间:2014-10-22 11:04

  曾经访问一位文化名家,在谈到当前文化世象时,他颇感忧心地说,浮躁这个流行病一直没有过去,感觉很多文艺作品粗制滥造,不忍目睹。他举例说,舞台上表现老百姓高兴喜悦的心情,几个人就在那里不断重复“高兴,高兴……”如此没有内涵、缺乏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东西,灯光、舞美再炫,也难掩其文化垃圾的实质。

  应当看到,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走出了文化贫瘠,那种同读几本书、同唱几首歌、同看几台戏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第一大图书出版国、第三大电影生产国……这些头衔的背后,是文化产品的丰富、文化生活的多彩。然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

  想起前些年有识之士的发问:每年创作的歌曲、小说、电影、电视剧等堪称海量,但其中能传唱传世的有多少?更有人指出:国内的文艺作品创造力不够,90%作品属于模仿和复制。那么,有“高原”缺“高峰”的原因究竟何在?为什么文艺变得如此浮躁?中国人的文化创造力哪里去了?

  在我们这样一个文明源远流长、诗书底蕴深厚的国度,独独不缺的正是文化的创造智慧。问题的关键在于,很多人耐不住寂寞,经不起诱惑,卷入功名利禄的追逐,哪有时间精力沉下心来反复打磨、精于创造?有人说,文艺工作者也是人,也要先生存,坐十年“冷板凳”,日子过得清汤寡水,连老婆孩子都对不起。还有人说,看到那些掺水、低俗、劣质之作反赚名得利,谁还有心想传世之作?凡此种种诚然如是,但如果我们忘记了初心,失去了定力,也就愧对“灵魂工程师”的美名。“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如果荒芜了内心那一方圣洁的净土,又怎么能盛开纯美的花朵?

  有一幅漫画形象而深刻,一现代作家指着曹雪芹说:“我已经著作等身,你却一辈子连部小说也没写成。”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乃有不朽之巨著。急功近利,不想赢得人民,只想及时赢得人民币,必然会制造无数垃圾,更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艰难困苦固然是成就巨著的一个原因,但那种“发愤”的精神,那种“望尽天涯路”的追求,那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却超越了环境的顺逆,而成为我们立德、立功、立言的根本所在。失去了这种坚忍不拔之志,虽有超世之才亦难攀“高峰”,只会在随波逐流中迷失。

  路遥曾在《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中,谈到他的写作状态,“五官溃烂,大小便不畅通,深更半夜在陕北甘泉县招待所转圈圈行走”,以致让人误以为他“神经错乱,怕要寻‘无常’”。但他觉得“所有这一切难道不比眼前这种浮华的喧嚣更让人向往吗?”执着于这样一种文艺追求,进入这样一种纯净的艺术状态,就一定能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矗立起一座座文艺“高峰”。

 

 

(编辑:林婧)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