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什寒村,这个海南海拔最高的村庄,并没有因为它山高路远而发展落后。住在这里的黎苗群众借着它独有的“身高优势”和独有的黎苗特色文化,通过发展山区乡村休闲旅游,让什寒村变身海南知名的山区原生态旅游景区,摘得“最美中国乡村”的桂冠。短短四年,村民人均收入增长近7倍,脱掉了全县最贫困村庄的帽子。
黎苗共居民风淳朴齐心建设绿色家园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什寒村是黎族苗族两个少数民族共同聚居地,两个民族一直以来和平相处,相互融合。村里共92户506人,其中苗族294人、黎族212人。近年来,该村在基础设施、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什寒村非常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经常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民族团结的文化活动。通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了该村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团结,多年来没有发生一起涉及民族关系和影响民族团结的事件,也没有发生一起因民族矛盾和利益纠纷的群体性事件。
该村结合“海南绿化宝岛行动”,在村道两旁、民居前庭后院种植了非洲楝、火焰木、红花羊蹄甲、紫荆、重阳树等绿化树种3000多株。坚持“谁种植、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大力种植本地名贵树种,种植海南黄花梨10000株、沉香5000株、黄皮200株。目前,全村绿化面积达71.4亩,为建设乡村休闲公园、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四年脱掉贫困帽子
近年来,什寒村着力打好基础设施、产业扶贫、民生改善三大扶贫攻坚战,扶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奔格内”(黎语:来这里)乡村休闲旅游品牌名声鹊起。
2010年以来,什寒村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筹集资金近2000万元,用于危房改造82户、道路修建2.3公里(环村路)、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间、乡村大舞台1个、移动信号发射塔等公共设施建设,农业产业项目建设和“奔格内”乡村休闲旅游设施建设。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后,什寒村村民人均纯收入有了大幅提高,从2009年的800元提高到2013年的6150元,增长了6.7倍,彻底摘掉了昔日全县最贫穷村庄的帽子。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什寒村村民们主要从事四种种养殖产业。一是大力发展益智种植、野生灵芝、种桑养蚕等,面积由2010年初的400亩扩大至目前的2000亩。二是积极发动村民养蜂,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养蜂箱,而且在养蜂技术方面也取得较大突破,共举办养蜂技术培训班5期。三是提高铁皮石斛种植的科技含量。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安排资金20万元,在该村种植铁皮石斛30亩,全部实现标准化农业管理。四是开展茶叶种植合作,目前该村与国营乌石农场签订合作协议,计划种植高山茶400亩。该村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什寒村充分挖掘和利用民族地区山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山区乡村休闲旅游,挂牌成立了“奔格内”什寒客栈,开发原生态民俗体验游产品,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设立的党员驿站以及村民农屋接待游客,为进山游客提供食宿。在琼中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什寒村“奔格内”乡村休闲旅游规划,在道路桥梁、食宿娱乐购物场所、有机农场、人员培训、文化挖掘等方面加紧建设,优化乡村旅游业运营模式,努力把什寒村建设成为海南知名的山区原生态旅游景区。
什寒村广大黎苗群众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指引下,团结互助,凝心聚力,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越走越宽广。
新闻小百科:走进大美什寒村
什寒村坐落在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母山和鹦哥岭之间的高山盆地中,森林茂密,溪流缠绕,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有着“天上什寒”的美誉。这里居住着苗族同胞300多人、黎族同胞200多人,曾经是琼中最偏远、贫困的村庄之一。如今,什寒正从贫困山村向着原生态休闲旅游村转身。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