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今年入秋以来最为严重的雾霾天气再次袭击了吉林省长春市,全城被灰色笼罩。早间8时,长春实时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482,逼近500的“爆表”值。蒋盛松 摄
中新社北京10月23日电 (记者董冠洋)十月以来的第三轮大范围雾霾23日造访中国中东部。随着秋冬“雾锁连城”常态化,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川渝(成都、重庆)四大“雾霾带”轮廓渐显。
2011年,大多数中国人尚不知雾霾为何物;2012年冬,中国1/4国土面积、约6亿人受雾霾影响;2013年,中国平均雾霾天数创52年之最;2014年刚入秋,中国7省、约39万平方公里已身中“霾伏”,最近20天内,大范围雾霾已现三轮更迭。
“这种长时间持续的雾霾未来常态化是有可能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对中新社记者说。
中央气象台预计,23至25日,京津冀、东北、黄淮等地将再陷中至重度霾。记者23日查阅环保部实时监测平台显示,当日11时,东北延伸至京津冀一带,已被表示重度至严重污染的紫黑色标记覆盖,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等地PM2.5“爆表”达到重度至严重污染。
2014年的灰霾,特别明显地呈现出雾与霾交替转换的特点。一天之内湿润程度不同,清晨成为大雾发酵的最佳时间。23日清晨,陕西、四川、湖北以及苏皖多地能见度不足1公里。江苏东台、泰州和射阳能见度甚至不足50米;武汉5时能见度只有100米。
人们感觉到,雾霾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中央气象台观测显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平均风速的减少,使风力对污染物的搬运作用减弱;静风微风日数增多,静稳天气增加,使得污染物更不容易扩散。
“目前中国存在四个霾天气现象相对较严重的地区,分别是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川渝(成都、重庆)一带”,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专家周兵分析。
不过,周兵同时强调,2007年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年霾日数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据分析,2000年以后珠三角意识到雾霾影响,较早采取应对、治理措施。“同样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霾现象在有效的人为治理下是可以减缓的”,周兵说。
治理不能一蹴而就,今后数月中国还将面临秸秆焚烧、燃煤采暖、春节爆竹“三道坎”的考验。日渐常态化的雾霾正在带来悄然改变,室内健身受捧、防霾口罩脱销、家中常备空气净化器、顺手刷PM2.5数据应用软件等正在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完)
相关链接:
赵厚麟成为国际电信联盟史上首位中国籍秘书长(图)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