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破旧的手推独轮车、一把铁锹,是他们的工具。两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以其善良和执著,耗时五年把一条羊肠小道“改头换面”变成了长一公里、宽三四米的平坦道路。
海南儋州市那大镇桥南村委会药园村的吴昌汝和江绍满,就是这样的两位现代版“愚公”。
年龄相加超过160岁“两个人的工程队”
10月15日的一早,91岁高龄的吴昌汝和70岁的江绍满像往常一样拿着铁锹,推着独轮车,开始“上工”了。
他们沿着村里一条通往西联农场的小路,每发现路上有坑洼处便开始着手修补。这样看似简单却辛苦的工作已成为两位老人生活中的一部分。难以想象,这条长约一公里的道路正是两位老人五年来汗水的结晶。
“以前那条路太危险了,它下面就是水利渠,因为没有护栏,发生了多起落水事故。”吴昌汝所说的水利渠一度成为药园村的“切肤之痛”。
药园村及其附近村庄通往西联农场只有两条小路。一条是长达4公里的村道,走路单程需花近两小时;还有一条则是水利渠旁仅50公分宽的“小道”,单程大约半小时。但水利渠没有护栏,且狭窄不平,骑摩托车、自行车极易发生落水事故。
因此村民大部分时候“铤而走险”选择沿着水渠旁的小道走。五年前的一天,村里一位老人接孙子上学,不慎落入水渠中溺水身亡。
对此,江绍满与吴昌汝深感痛心,两人一合计,决定把水利渠旁的这条山间毛路打通拓宽,解决村民的出行难题。
不辞辛劳不畏险阻义务筑路五年
“刚开始,他们先把路边的荆棘及灌木丛砍掉,把路上坑坑洼洼处用土填平;后来,他们觉得路面窄不好会车,又开始把路面拓宽。”一位同村的村民说,老人一锄锄地挖土、一锹锹地铲土,狭窄的山路渐渐成了宽敞的大路。
“这处坡路,我们整修了4次”、“这处洼地,我们用砖石回填了3次”……如今,几乎走过每处路段时,吴昌汝、江绍满都会记得多次整修的情景。
老人修路的事业离不开家人的支持。起初吴昌汝家人多次劝解老人放弃修路的打算,后来看到老人在家“无所事事”,经常发脾气,索性由着老人的性子。
而江绍满的老伴始终默默地支持、照顾着老人的生活和“修路事业”。采访中记者问及她是否担心老伴儿修路太累,她朴实地回答说:“不会,这也是一种运动。”
然而修路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也有村民不理解。
“好多人问我,你收了别人多少钱?”吴昌汝无言以对,“还有人说我们年纪大了,脑子不好使,修路是吃多了撑的。”
除了一些村民的冷言冷语,两位老人还曾遭遇少数人的阻拦,但他们并未放弃。老人说:“大家享受到道路通畅的实惠后,自然会改变对我们的看法。”于是他们修得更起劲了。
那大镇侨南村委会党支部书记邵向辉告诉记者,由于土地都分到各家各户,拓宽村道要占用一位村民的土地,老人拿出自己的土地来交换,这才顺利拓宽了道路。
“为了修公家的路,他自掏腰包买工具不说,还拿出自己的土地,这不是轻易能做到的。村委会也曾提出给些补偿,但他一分钱都不要。”邵向辉说,面对这些困难,老人并没有退缩,他们默默地选择承受,并且执著地坚持了下来。
这一坚持就是五年,终于,一条平坦的大路展现在人们眼前。
善举感动乡里道路获名“修德路”
道路的畅通,使得药园村与西联农场的路程由原来的两小时缩短为半小时,也给药园村村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激情。
邵向辉介绍,老人开辟的道路打通了药园村及周边村庄的交通干线。“通往农场的车辆,有运输橡胶的、有土鸡产品出村的,也有往返载客的,极大促进了周围村庄的经济发展。”
“爷爷义务修路的事,村民们都在称赞,我走过这条村道时也很自豪。”吴昌汝正在读初三的孙子吴榕智说。
一位符姓司机对记者说:“我经常开车跑这条路。这两位老人坚持这么多年修路,真是让人钦佩!”
为了让更多人知晓和学习两位高龄老人的感人事迹,那大镇委、镇政府特地在药园村通往西联农场的路口处,立下了一块长220厘米、宽210厘米的石牌,并将这条路命名为“修德路”。石牌上刻有“修德路简介”,概述了两位老人修筑这条美德之路的善行,号召全镇干部群众向他们学习。
如今,两位老人仍坚守在护路的岗位上。他们总是扛着铁锹,这里瞧瞧,那里看看,仿佛这条路不只是一条路,而是一手带大的孩子。
吴昌汝说,其实他还有一个愿望:在有生之年,再多修几条路,长久地造福群众,遗惠子孙。
相关链接:
三亚解放路修路延期 附近商铺叫苦:损失谁买单?
甘肃警方回应村民求修路被碾死:系过失致人死亡
修路引项目 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农村小伙新婚后独中1000万 部分奖金帮村里修路
海南76岁“老雷锋”义务修路十多年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