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会见日本首相安倍,自2012年以来因日方错误言行而关闭的中日领导人接触的大门稍见开启。
此前,两国就处理和改善中日关系达成并发表的四点原则共识,其中日方在关于历史和钓鱼岛等敏感问题上的表态,让人们看到了日本政府在前一段时期的错误道路上悬崖勒马的希望。有日本媒体解读称,四点原则共识透露出的信息之一就是安倍任内不会再参拜靖国神社。
中日关系“破冰”乍现一丝曙光,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美国国务卿克里宣布美方表示欢迎,亚洲国家也纷纷作出积极评价。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专家基斯塔诺夫认为,四点原则共识的达成令人鼓舞,将会对东北亚和东亚地区的整体局势产生积极影响。泰国《亚洲日报》分析称,对日本来说,与中国这一邻国的关系十分重要。中日达成四点原则共识是双方关系的一个突破,但是日方接下来的实际行动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中日关系发展犹如一条大河,总体趋向前进,但波折时有发生,道路并不平坦。两年多以来,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困难的是非曲直是清楚的,日本政坛右倾化趋势明显,国内问题复杂难解,眼看着中国发展起来,有些人心里发酸,口放狂言,行动越轨,不计后果地破坏中日友好、转嫁国内政治压力,甚至大肆冲撞中日关系的根基。事实一再证明,倒行逆施不得人心,没有出路。
日本右翼的极端主张代表不了珍视战后几十年和平发展局面的广大日本人民,即便陷入外交关系的谷底,中日人民之间对和睦相处的诉求依然是两国社会的主流,长远看也是两国关系发展的纽带和基础。在日本民间,反思、反战的声音不绝于耳,抗议右倾化政策的示威活动频现报端,期待中日关系回暖并健康发展的声音占据优势。日本政府的选择理当顺民意、识时务,需要回到恢复并维护中日关系的方向上。
构建稳定健康的中日关系,顺应时代进步潮流,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和国际社会普遍期待。习近平主席会见安倍,展现了中国宽阔的胸怀。
如今,中日关系缓和迈出了来之不易的重要一步,但必须强调的是,历史问题事关13亿多中国人民感情,关系到本地区和平、稳定、发展大局,日本只有信守中日双边政治文件和“村山谈话”等历届政府作出的承诺,才能同亚洲邻国发展面向未来的友好关系。希望日方恪守承诺,以史为鉴,用实际行动同中方一道推动中日关系行稳致远。
世界关注中日关系能否真正走上良性发展轨道,都在观察日方能否以行动履行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