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海口外来菜农生存状况:蜗居窝棚 年收入仅四万元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4-12-05 09:06

  关注海口外来菜农生存状况

  蜗居城边菜农之艰

  木棍、木板、帆布、铁皮能遮风挡雨就是家;潮湿、易燃、凌乱、拥挤再不堪也是栖身处;只为守着租来的菜地日夜劳作不谈什么奢望;只求吃下的苦能在老家盖幢房盼能落叶归根

  12月1日凌晨4时许,许多市民还在睡梦中,海口琼山区凤翔街道五岳管区尚道村附近的菜农们,却早已在地头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就在这时,一场大火将广西菜农陆安胜原本辛苦却又平静的生活打碎,大火将这个家的全部财产烧毁,也吞噬了他两个孩子年幼的生命。

  这一场大火,也让外地菜农这个群体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海口市郊的许多田地里,都有他们的身影,来自广西、湖南、四川等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自己租种的菜地旁,都会搭建起简易的窝棚,这也就是他们在海南的“家”。近日,南国都市报记者走进外地菜农老莫的家中,走近他们不一样的生活。

  日子

  一家人蜗居简易窝棚 起早贪黑围着菜地打转

  在海口众多的外地菜农中,提起他们时,最先让人想到的就是菜地旁的一间间窝棚。在海口椰海大道丁村菜地旁的一个斜坡处,就有这样的两间窝棚。

  这两间窝棚面积约有十来个平方米,就用木棍、木板、帆布搭建起来。其中的一间是老莫夫妻住的,另一间是他妹夫的。他家的窝棚隔成了“两房一厅”,两个窄小的房间只能容下一张木板搭成的床,零散地挂着衣服和堆放着一些用品。他俩夫妻住其中的一间,另一间以前是给孩子住的,但现在子女都不在身边了。

  窝棚里没有铺水泥,只是将泥土夯实了,雨天就会很潮湿。“客厅”也是一样乱,地面上丢着几个矮板凳,角落处有一张桌子,就是主要家具了。桌子旁边是一台小电视,这是他们家唯一的大家电。他妹夫家也差不了多少。

  3日11时,记者来到这里时,老莫的妻子黄女士正在挨着窝棚搭的“厨房”内准备午饭,得知记者过来采访,黄女士叫了几声,老莫才从床上爬起来。这个点对他来说是“早起”了。

  老莫在丁村租了三亩多的地,主要种西洋菜。谈到这,老莫很感谢南国都市报,去年有企业在菜地周边倾倒水泥浆,造成水质污染,“如果没有你们报道,我们这可能都不能种菜了。”

  由于三亩多地“赚不到钱”,老莫在去年又在苍东村租了三亩地,但这样一来,就得两地奔波忙碌。一般吃完午饭后一点多,他就得骑上二十分钟的三轮车去苍东村的地里干活,那边地主要种的是空心菜。

  “一天休息不了几个小时。”老莫称,白天种菜,晚上八九点后就得收菜,两个菜地轮流收,还要把菜捆成一把一把,一个晚上要绑200多把,四百多斤重的蔬菜,得一直忙到凌晨三四点。菜收好后,妻子可以回家休息一会,可老莫还要骑着三轮车,赶着送菜到府城的批发市场,生意好的话,早上六七点就可以卖完。之后,他才可以回家休息,睡到中午。

  这样日复一日的辛苦生活,老莫已经习惯,“我们种菜的就这样。”老莫夫妻俩的情况,是众多在海口的外地菜农的一个缩影。


  孩子

  种菜是为看孩子 孩子高考前还得回老家读

  老莫是广西藤县人,今年五十岁,和妻子来海南种地已有十多年,现在住的这个地方,是他们的第三个窝棚了。

  谈起为何要住窝棚,老莫回答得很干脆,“我们种菜的都这么住,没有其他什么想法。”

  老莫父亲过世后剩下八旬老母。他们四兄弟都在外打工,于是商量每人轮流回老家照顾母亲一个月。因此,老莫现在每隔三四个月,就得回一趟家,花销与以前相比就更大了。

  十多年前,他和妻子带着三个孩子来海南谋生,选择种菜,是因为“孩子需要照顾,如果只是一个人去外面打工也赚不到什么钱,但种菜两人可以一起干,还可以看孩子。”

  在开始的那些年,菜价很低,每天能卖个一百多元就已经很不错了。可三个小孩子都要上学,对他夫妻俩来说,压力不可谓不大。

  同其它外地菜农一样,由于没有本地户口,老莫当时只能给小孩子选择民办学校。大儿子和二女儿只读到初中就不再读了,儿子现在在广州打工,女儿则已出嫁。目前二十岁的小儿子正在广西南宁读大学。他也是在民办学校读到初中,“因为户口不在这边,不能参加高考,高中时回老家读了。”

  妹夫家的小孩读书经历与他家的情况一样。“听说现在上学,比以前更严格了。”老莫称这是自己看报纸知道的。

  票子

  辛苦一年收入四万 遭遇疾病、风灾得靠自己

  对于外地菜农来说,不单孩子上学是一个问题,遇到台风、疾病时,他们不了解相关的政策,享受不到充分的社会保障,只能自己解决。

  回忆起“威马逊”台风,老莫夫妻仍然记忆犹新,“幸亏两个孙子提前去广州了。”黄女士庆幸地说。当天下午起风后,窝棚右边的挡板最先被吹开,夫妻俩试图冒着风雨修补,可是风雨越来越急,一处被修好另一处又被掀开了。晚上,风达到最大,两人已经无力再修补了,只能躲到一处穿上雨衣,看着台风将棚顶逐渐掀掉。

  “我们就这样过了一夜,第二天早上风小了,立马开始修房子。”老莫感慨地说,他们在海南这么多年,第一次经历这么大的台风,房子里的东西全湿了,菜也被水淹受损。

  台风后两个多月,因为蔬菜损坏,老莫夫妻都没有什么活干。这也让老莫错过了今年蔬菜的主要销售期。老莫称,他们一年种菜收入约有十万元,扣掉成本等费用,利润约四万元,经历这场台风后,今年收益受到很大影响。

  “听说当地村民受灾还有政府补助,但我们只能靠自己。”老莫说得很淡然,他认为不管什么事靠谁也靠不了多少,只能靠自己去解决。

  几年前,妻子在一次干活中,不慎导致右腿骨折,大概住院了一个多月,花了近三万元。由于他们是在广西参保,医保只能报销30%。“我们生病的花费也要比多别人多。”老莫称。

  房子

  心中挂念老母亲

  想回家盖房养老

  虽然在外地没能得到充分的社会保障,但当与记者谈到为何不想回老家时,老莫脸上露出无奈的笑容,称出来这么多年,也没有赚到钱,还是不要回去了。

  不过,落叶归根的观念,始终根植在他们心头。“如果我们四兄弟中有人回家了,照顾母亲就不用大家轮流。”老莫一直挂念着家中的老母亲。

  如今,两个孩子已经长大成家,夫妻俩计划等小儿子大学毕业后回老家去,盖一幢房子养老。“年纪大了,身体不像以前,现在干活久了腰就痛,不能一直干这个了。”和记者聊完,老莫赶忙去刷牙,黄女士已经做好了饭,他吃完后要去苍东村的地里干活。

  与老莫对生活充满奔头不同,曾经是全家希望的两个孩子,在大火中被夺走后,对陆安胜一家来说,几乎意味着希望的破灭。记者近日了解到,办理完孩子的后事后,他们决定先回老家看看,对于未来的去向,他们也感到很茫然。

  说起在海南的这些年,陆安胜有些无奈。他说,老家那边的家人多地少,和很多新婚夫妻一样,他们都选择早早地外出打工,却因为没文化屡屡碰壁。在城市的边缘,做一个默默无闻的菜农是最无奈的选择。和很多同乡一起,陆氏夫妻默默地劳作,每天摸黑摘菜、卖菜,在附近村小读书的两个孩子,承载了夫妻二人全部希望。然而在这唯一的希望破灭后,夫妻二人对未来却无计可施。

[来源:南国都市报] [作者:王小畅 徐培培] [编辑:覃业伟]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主流媒体海南采风活动
海口“两会”前瞻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