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晚,主题为“寄托哀思,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活动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宁校区内举行,来自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大学生们点燃蜡烛,摆放成心形和“12·13”字样,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集体默哀,寄托哀思。泱波摄
12月12日晚,主题为“寄托哀思,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活动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宁校区内举行,来自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大学生们点燃蜡烛,摆放成心形和“12·13”字样,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集体默哀,寄托哀思。泱波摄
12月12日晚,主题为“寄托哀思,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活动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宁校区内举行,来自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大学生们点燃蜡烛,摆放成心形和“12·13”字样,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集体默哀,寄托哀思。泱波摄
12月12日晚,主题为“寄托哀思,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活动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宁校区内举行,来自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大学生们点燃蜡烛,摆放成心形和“12·13”字样,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集体默哀,寄托哀思。泱波摄
12月12日晚,主题为“寄托哀思,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活动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宁校区内举行,来自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大学生们点燃蜡烛,摆放成心形和“12·13”字样,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集体默哀,寄托哀思。泱波摄
12月12日晚,主题为“寄托哀思,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活动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宁校区内举行,来自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大学生们点燃蜡烛,摆放成心形和“12·13”字样,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集体默哀,寄托哀思。泱波摄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仪式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举行。届时南京各界将举行各种形式的悼念、和平法会、烛光祭等活动。77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中国南京,在此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血腥屠杀30多万中国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今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图为12月10日拍摄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中新社发泱波 摄
12月12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正门建筑上布置的国家公祭日主题标语牌。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仪式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举行。届时南京各界将举行各种形式的悼念、和平法会、烛光祭等活动。77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中国南京,在此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血腥屠杀30多万中国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今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新社发泱波 摄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仪式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举行。届时南京各界将举行各种形式的悼念、和平法会、烛光祭等活动。77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中国南京,在此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血腥屠杀30多万中国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今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图为12月10日拍摄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中新社发泱波 摄
12月12日,东南大学的师生们在高2.6米,宽5.4米,长3.6米的“覆兴坛”上摆放蜡烛、系上写下祝福和希冀的五彩丝带。当日,在首个国家公祭日即将到来之际,南京东南大学师生在建于1930年的大礼堂前举行了一场以“寇能覆之,我必兴之,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的纪念活动,东大师生在设计的近三米高,占地近20平方米的“覆兴坛”前系满五彩丝带,祭奠遇难同胞。据了解,之所以命名为覆兴坛,是为了以“覆”哀悼缅怀逝者,痛思社稷之耻辱;以“兴”激励来者,展望国家之未来。该塔由320多块木板组成,从正面来看,这座覆兴坛造型呈坛状,同时更像两只手掌形成拱状,仿佛是一双呵护着梦想与希望的温暖手掌。中新社发泱波 摄
12月12日,东南大学的师生们在高2.6米,宽5.4米,长3.6米的“覆兴坛”上摆放蜡烛、系上写下祝福和希冀的五彩丝带。当日,在首个国家公祭日即将到来之际,南京东南大学师生在建于1930年的大礼堂前举行了一场以“寇能覆之,我必兴之,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的纪念活动,东大师生在设计的近三米高,占地近20平方米的“覆兴坛”前系满五彩丝带,祭奠遇难同胞。据了解,之所以命名为覆兴坛,是为了以“覆”哀悼缅怀逝者,痛思社稷之耻辱;以“兴”激励来者,展望国家之未来。该塔由320多块木板组成,从正面来看,这座覆兴坛造型呈坛状,同时更像两只手掌形成拱状,仿佛是一双呵护着梦想与希望的温暖手掌。中新社发泱波 摄
12月12日,东南大学的师生们在高2.6米,宽5.4米,长3.6米的“覆兴坛”上摆放蜡烛、系上写下祝福和希冀的五彩丝带。当日,在首个国家公祭日即将到来之际,南京东南大学师生在建于1930年的大礼堂前举行了一场以“寇能覆之,我必兴之,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的纪念活动,东大师生在设计的近三米高,占地近20平方米的“覆兴坛”前系满五彩丝带,祭奠遇难同胞。据了解,之所以命名为覆兴坛,是为了以“覆”哀悼缅怀逝者,痛思社稷之耻辱;以“兴”激励来者,展望国家之未来。该塔由320多块木板组成,从正面来看,这座覆兴坛造型呈坛状,同时更像两只手掌形成拱状,仿佛是一双呵护着梦想与希望的温暖手掌。中新社发泱波 摄
12月12日,东南大学的师生们在高2.6米,宽5.4米,长3.6米的“覆兴坛”上摆放蜡烛、系上写下祝福和希冀的五彩丝带。当日,在首个国家公祭日即将到来之际,南京东南大学师生在建于1930年的大礼堂前举行了一场以“寇能覆之,我必兴之,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的纪念活动,东大师生在设计的近三米高,占地近20平方米的“覆兴坛”前系满五彩丝带,祭奠遇难同胞。据了解,之所以命名为覆兴坛,是为了以“覆”哀悼缅怀逝者,痛思社稷之耻辱;以“兴”激励来者,展望国家之未来。该塔由320多块木板组成,从正面来看,这座覆兴坛造型呈坛状,同时更像两只手掌形成拱状,仿佛是一双呵护着梦想与希望的温暖手掌。中新社发泱波 摄
12月12日,东南大学的师生们在高2.6米,宽5.4米,长3.6米的“覆兴坛”上摆放蜡烛、系上写下祝福和希冀的五彩丝带。当日,在首个国家公祭日即将到来之际,南京东南大学师生在建于1930年的大礼堂前举行了一场以“寇能覆之,我必兴之,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的纪念活动,东大师生在设计的近三米高,占地近20平方米的“覆兴坛”前系满五彩丝带,祭奠遇难同胞。据了解,之所以命名为覆兴坛,是为了以“覆”哀悼缅怀逝者,痛思社稷之耻辱;以“兴”激励来者,展望国家之未来。该塔由320多块木板组成,从正面来看,这座覆兴坛造型呈坛状,同时更像两只手掌形成拱状,仿佛是一双呵护着梦想与希望的温暖手掌。中新社发泱波 摄
12月12日,东南大学的师生们在高2.6米,宽5.4米,长3.6米的“覆兴坛”上摆放蜡烛、系上写下祝福和希冀的五彩丝带。当日,在首个国家公祭日即将到来之际,南京东南大学师生在建于1930年的大礼堂前举行了一场以“寇能覆之,我必兴之,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的纪念活动,东大师生在设计的近三米高,占地近20平方米的“覆兴坛”前系满五彩丝带,祭奠遇难同胞。据了解,之所以命名为覆兴坛,是为了以“覆”哀悼缅怀逝者,痛思社稷之耻辱;以“兴”激励来者,展望国家之未来。该塔由320多块木板组成,从正面来看,这座覆兴坛造型呈坛状,同时更像两只手掌形成拱状,仿佛是一双呵护着梦想与希望的温暖手掌。中新社发泱波 摄
12月12日,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河南博物院举办“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揭露日军暴行史料展”,展出侵华日军地图、日记、日文画报、图书等与南京大屠杀事件有关的近百幅、册图文资料。图为郑州著名抗战收藏家杨翔飞展示侵华日军绘制的上海南京地区地图。中新社发杨正华 摄
12月12日,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河南博物院举办“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揭露日军暴行史料展”,展出侵华日军地图、日记、日文画报、图书等与南京大屠杀事件有关的近百幅、册图文资料。图为市民观看图文资料。中新社发杨正华 摄
12月12日,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河南博物院举办“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揭露日军暴行史料展”,展出侵华日军地图、日记、日文画报、图书等与南京大屠杀事件有关的近百幅、册图文资料。图为一本日文画报记载的日军进攻南京城的报道。中新社发杨正华 摄
12月12日,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河南博物院举办“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揭露日军暴行史料展”,展出侵华日军地图、日记、日文画报、图书等与南京大屠杀事件有关的近百幅、册图文资料。图为一本日文画报记载的日军进攻南京城的报道。中新社发杨正华 摄
“南京大屠杀老照片”、“日军侵华地图”、《烈士传》、《外国人眼中的日军暴行》……12月12日,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河南省博物院展出千余件日军侵华文献资料,希望国人了解历史、铭记历史。图为日本侵略南京、上海时所绘制的战略地图。马义恒摄
“南京大屠杀老照片”、“日军侵华地图”、《烈士传》、《外国人眼中的日军暴行》……12月12日,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河南省博物院展出千余件日军侵华文献资料,希望国人了解历史、铭记历史。图为美国记者拍摄的南京大屠杀时残酷场面的照片。马义恒摄
“南京大屠杀老照片”、“日军侵华地图”、《烈士传》、《外国人眼中的日军暴行》……12月12日,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河南省博物院展出千余件日军侵华文献资料,希望国人了解历史、铭记历史。图为市民参观日军侵华文献资料。马义恒 摄
12月12日,《血泪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罪行图片展》在香港会展开幕。该展览共有“实施狂轰滥炸”、“制造惨案”、“实施细菌战和化学战”、“虐杀战俘”、“摧残妇女儿童”、“掳掠劳工”、“掠夺与摧残”、“审判战犯”、“罪行自白”、“警示未来”十个部分,详细记录了在整个亚洲、太平洋战场上,日军从开始侵略至战败所犯罪行的历史事实。中新社发张宇 摄
12月12日,《血泪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罪行图片展》在香港会展开幕,中央驻港联络办副主任殷晓静(左)、全国人大常委范徐丽泰(左一)等参观展览。该展览共有“实施狂轰滥炸”、“制造惨案”、“实施细菌战和化学战”、“虐杀战俘”、“摧残妇女儿童”、“掳掠劳工”、“掠夺与摧残”、“审判战犯”、“罪行自白”、“警示未来”十个部分,详细记录了在整个亚洲、太平洋战场上,日军从开始侵略至战败所犯罪行的历史事实。中新社发张宇 摄
12月12日,《血泪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罪行图片展》在香港会展开幕,香港学生观看展览。该展览共有“实施狂轰滥炸”、“制造惨案”、“实施细菌战和化学战”、“虐杀战俘”、“摧残妇女儿童”、“掳掠劳工”、“掠夺与摧残”、“审判战犯”、“罪行自白”、“警示未来”十个部分,详细记录了在整个亚洲、太平洋战场上,日军从开始侵略至战败所犯罪行的历史事实。中新社发张宇 摄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