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沥青是一种工业废料,其中含有大量的苯并芘、苯并蒽等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沥青附着在肉皮上的时候,皮上的毛孔扩张,这些有害物质就可能吸附到肉里,可能使人的黏膜和皮肤发生病变,而多环芳烃类化合物能使人的正常细胞发生恶变,导致胃癌、肺癌、皮肤癌的发生。松香是由多种树脂酸构成的透明、硬脆的固体溶化物,淡黄或黄褐色,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高温条件下反复熬炼产生的重金属和有害化合物,极容易渗透到畜禽胴体中,即便水洗、烧制也无法去除。被用工业松香、沥青拔过毛的禽类相当于慢性毒药,经常食用会严重伤害人的神经系统、肝脏肾脏甚至致癌等;另外,高温熔解松香、沥青所产生的刺鼻难闻气味,也污染周边空气,影响市场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
禽类屠宰点卫生环境差 鸭血随地乱放
19日凌晨4时,记者跟随美兰区联合执法组前往海甸人民街道捕捞社区的捕捞村、椰子园的9家禽类屠宰点进行突击检查。
在捕捞村一家十几平方米的屠宰点,记者看到,一名男子手拿棍子搅拌着被扔进开水锅里的鸭子。被拔除的鸭毛在屠宰点随乱放,屠宰后的鸭血也随意堆放在地上,导致鸭血横流,一名女子正烧着锅内放着类似黄油的灶台。执法组工作人员当即进行了检查,发现该屠宰点虽然使用的是蜡,但卫生方面并不合格,要求其对卫生方面进行整改。
在这家屠宰点的巷子里还有另一家屠宰点灯火通明。该屠宰点分工较为明确,两名工人坐在一台小型脱毛机前用手摘着并未清除干净的鸭子,其他五六名工人忙得热火朝天,被屠宰后的鸭子以及内脏随意扔在地上,地上也是堆放着被宰杀后一碗碗的鸭血,地面到处是血水,墙上沾满禽毛。
“七八年前用过沥青,早就不用了,现在就用这种食用蜡,其他的一概不用……”据该屠宰点老板郑广茵指着一盒未打开的蜡向记者介绍,她家的屠宰点已经开了近10年,七八年前虽然在屠宰环节中使用过沥青,但是在得知对人身体有害后,就不再使用了。
对于郑广茵家的屠宰点卫生环境问题,执法组同样进行了通报。在执法过程中,执法组同时对屠宰点的禽类产地检疫证明及流通市场前需要的申报检疫证明进行了检查,但郑广茵却仅能提供产地检疫证明,不能提供流通市场前需要的申报检疫证明材料,称并不知道需要这道“手续”。
屠宰后的禽类在市场流通前需申报检疫 屠宰老板称并不知情
由于多数屠宰点每天早晨6点才开始进行屠宰,所以执法组随机前往屠宰鹅的陈元平家检查屠宰过程中使用的原料。陈元平从屋内提出了一袋写有“食品级石蜡”的袋子,当执法组成员要求其提供石蜡的检验报告时,陈元平表示并没有,是从朋友那购买的。
“我们一直是用这样的石蜡,400多元一袋。”陈元平称,“每次屠宰之后,我们就直接将禽类送到各个酒店,并没有去申报检疫过,而酒店方也只要求提供禽类产地检疫证明。”当问及是否知道屠宰后的禽类在市场流通前须做申报检疫时,陈元平表示并不知情。
在执法过程中,执法组检查发现,多数屠宰点仅能提供产地检疫证明,并不能提供宰杀后的禽类流通市场前需要的申报检疫证明材料。动物检疫站的工作人员当即也向各屠宰老板解释,屠宰禽类在市场流通之前,必须到海口市动物检疫站申报检疫,如果不进行申报检疫,流入市场之后,便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进行监管。
海口市美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邢孔亮表示,对于今天检查屠宰点卫生方面不合格的以及未在宰杀之前向海口市动物检疫站申报检疫的屠宰点,执法组当场要求其责令整改,如果还不按照规定宰杀,执法组将对其进行取缔。
那么,这些各个屠宰点是否使用的是食用蜡还是工业石蜡呢?邢局长表示,执法组将对其进行送检,同时检查是否合格。
检查现场未发现有使用非法禁用物质 将加大禽类宰杀市场监管
截止目前,全市执法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68人,执法车辆23辆,检查禽类宰杀场所34个,抽样9份。本次检查现场未发现使用沥青、工业石蜡和工业松香等非法禁用物质加工脱毛现象。
海口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执法人员已责令卫生条件不符合要求的业主立即整改,督促业主按要求申报禽类产品检疫合格后方可上市销售,并催促业主完善食用蜡脱毛的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制度。下一步,各部门将继续加强配合,进一步加大禽类宰杀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食品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将专项整治和市场巡查结合起来,切实杜绝禽类宰杀环节中违法使用沥青、工业石蜡以及工业松香等除毛的违规现象,营造消费者放心满意的食品市场环境。
相关链接:
澄迈男子用双氧水泡鸡爪松香拔猪毛 制售毒食品被逮捕
浙江一黑作坊用"松香澡"煺猪毛 日销百头毒猪
工业松香褪鸭毛屡禁不绝 政府部门吁寻替代产品
商家用工业松香为鸡鸭除毛 长期食用损伤肝肾
无证作坊用回锅松香处理猪头肉 或损伤肝肾
松香加工猪头肉散发刺激味 海口黑作坊被取缔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