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社会新闻>

男子献血“上瘾”一周献两次 晕倒在地铁内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4-12-20 16:57

  李远曜随身带着十几本献血证,近日,他怀揣13本献血证晕倒在地铁站内

  医生提醒:过度献血伤身,而且抽出来的血临床无法使用

  广州血库经常缺血,天天公益栏目曾因此呼吁爱心读者挽袖献爱,以可再生的血液拯救危重病人。但如何做到科学献血,有人并不了解。昨日,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收治了一名献血“爱好者”,这位自称“李远曜”的贵州男子口袋装了13本献血证,自称今年内已献因近万毫升,前日准备再次去番禺献血,却因身体虚弱在地铁站内晕倒,后被送往医院。有血液科医生指出,正常人献血一次至少需要3个月的恢复期,频繁献血有可能造成贫血和脏器供血不足,而且抽出来的血血色素不达标,无法用于临床使用。

  一周内两次献血,每次400毫升

  “我不想待在医院。”“我每个星期都要献血,血在身体里觉得不舒服。”昨日,新快报记者在武警医院急诊科内看见躺在病床上的李远曜,只见他口中念念有词,并试图解开绑在手脚上的布条。他看起来神志并不清醒,不停用手按着脑门,不时喊“头晕”。

  “他的口袋里装了13本献血证,最近一次献血是(12月)13日在深圳进行的,现在身体很虚弱。”医院工作人员介绍,3天前,在地铁三号线地铁站内,李远曜突然晕倒在地,被好心人送到了医院。然而,入院后的他一直设法离开,丝毫不顾自己身体虚弱以及医生劝告。

  李远曜告诉记者,他第一次献血是在南昌,当年他还差两个月才满18岁,因为看到报纸报道有一个人一辈子献血60余次,自己想超越他。“我打散工,有了钱就到处去献血。全国都去过,今年就跑了17个省,献了20多次,有一些献血证在东北打工时弄丢了。”

  记者在李远曜的献血证上看到,他今年去过宁波、青岛、东莞、佛山、深圳、广州等城市,12月9日,他刚刚在越秀区中华广场献了一次血;13日又去了深圳献血,每次都献400毫升全血。13本献血证共献血5200毫升,其中最多的一次是在青岛,一天之内两次献全血,每次400毫升。李远曜自称,加上丢失的献血证,今年一共献血近万毫升。

  李远曜向记者展示他的献血证明。南都记者 陈杰生 摄

  李远曜在深圳的献血证明。南都记者 陈杰生 摄

  除献血外不愿多谈,称献血舒服

  对于为何要频繁献血,李远曜低头不愿回答,口里喃喃地说:“你们不要再问了,没有为什么。”过了一会,他突然又说,献血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自己并不图钱,“我没有钱,只能用血来帮人,能帮一个是一个。”记者问他是否知道过度献血对身体健康有影响,他摇头说:“不会,我献血之后好舒服的。”

  除了献血,李远曜对其他事情不愿多谈,只是自称他的父亲在贵州遵义,母亲则在广州改嫁,已经有了孩子。医生曾主动提出为他联系家人,他却显得非常抗拒,连声拒绝。昨日下午,医院工作人员稍不留意,他就再次解开病床上的布条,摇摇晃晃走出医院。

  ■科普

  献血上瘾很罕见

  武警医院输血科岳主任说,自我国推行无偿献血之后,频繁献血的人已经比较少见。“以前有一些人为了卖血会这么做。我遇到过一些献血成瘾的人,但像这种一年献血近万毫升的真的非常罕见。”岳主任直言,适当献血能够刺激红细胞的重新生长,对身体有一定好处,“但切记不能过量”。

  记者向多家医院的相关医生咨询,他们都证实了“献血成瘾很罕见”的说法。而记者上网搜索,发现献血上瘾的案例极少,比较有影响的是2009年03月11日《扬子晚报》的报道,该报道称,无锡市有一个小伙子从2000年至2009年,几乎每隔一个月就要献血一次。但像李远曜这样自称每周都要献血的案例,在网上基本上搜索不到。

  医生:

  成年人一年最多献血两次

  “献血这么频繁,我在从医生涯中从没遇见。”武警医院输血科的岳主任在听闻李远曜的情况后大吃一惊,她直言,大量抽血很容易造成脏器供血不足,对身体有很大影响。正常成年人一年最多只能献血2次,一次最多400毫升。“献血过多容易引起身体不适,而且身体内血液不足,抽出来的血液血红素不达标,临床也无法使用。”

  岳主任解释,一般18岁至55岁的成年人,男性体重超过50公斤,女性超过45公斤,身体无重大疾病的均可参加无偿献血,一次献血量为200毫升至400毫升。“一次献血过多容易引起头晕、低血压等情况。一次献血后最少要过3个月之后才能献第二次。”

  据医院工作人员介绍,一般献血者到血站献血,工作人员会先为献血者确认血型,然后登记身份证信息,并要求献血者填写信息表,“包括上一次是什么时候献血,采血量是多少等。”不过,献血者是否会填写正确的信息,工作人员并不会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大部分人一年只会献血一两次,很少有人会填写假信息”。

  【西楚网12月19日综合报道】男子为吸引客户让妻子陪睡,结果妻子出轨上瘾了。为拉拢客户,六安男子张某让妻子作公关小姐,陪客户上网聊天、吃饭,甚至陪睡。后来生意好了,公司也聘新人了。但妻子似乎偷情上瘾,经常背着丈夫和网友“开房”。张某发现后,两人争吵、厮打,最后俩人离婚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可霍邱县的张某就选错了道,他竟然让妻子做“公关小姐”来实现自己的事业,最终导致妻子诉至法院要求离婚。

  2005年,同在无锡打工的张某与李某经人介绍相识,不久两人就恋爱结婚。2008年,经过几年的打拼,两人手中有了一定的积蓄,于是决定独自创业,随后辞掉原来的工作,开设了一家雨伞制造厂。

  伞厂设立后,生产非常顺利,但是销售却不顺利,有时几个月都没有一份订单。为拉拢客户,张某让年轻美丽的妻子李某与一些潜在的客户发短信、上网聊天,主动约请对方吃饭、陪对方唱歌。

  面对形形色色的客户,李某有时难免吃点“小亏”,回家后经常向丈夫张某抱怨,可张某却说现在做生意不容易,为了拉拢客户,吃点亏是难免的,让李某忍让一下,并且暗示李某,如果碰上大客户,就算李某吃再大的亏也没关系。

  生意所需,加上丈夫要求,李某之后几乎天天都在和客户上网聊天、陪客户吃饭唱歌中度过,有时甚至为了吸引大客户,不惜“以身相许”。转眼间几年过去,张某夫妻二人的伞厂生意日渐兴隆,张某也聘请了几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帮忙拉拢客户,不再需要妻子去“公关”了。

  然而,虽然不需要主动联系客户了,但可能已经养成习惯,李某还是经常上网聊天,甚至背着丈夫和网友偷偷开房。张某发现妻子的行为之后,多次与妻子争吵甚至厮打,致使二人感情日渐淡化。最终,李某诉至法院,要求离婚,张某也表示愿意离婚。

  目前,该案已调解离婚结案,夫妻共同财产已分割。

  自称“献血成瘾”的王必顺。

  据云南网2010年02月02日报道,“我一见到献血车就想献血。”来自楚雄市冬瓜村的村民王必顺自称已经“献血成瘾”,甚至还会拉着妻子、朋友去献血。从1997年至今,王必顺献血20多次,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得了楚雄州献血工作领导小组颁发的“献血先进个人一等奖”。

  “献血去,献血有好处!”

  直到现在,王必顺去献血,他70多岁的老父亲及2个已经成年的儿女都不知情。他在楚雄的妻子偶然翻到他的献血证,还跟他大吵了一架。但经过王必顺的解释之后,妻子理解了他,甚至还被他拉去血站献过两次血。

  王必顺说,从1997年到2008年,自己家中已经积攒了9本献血证。他粗略估计自己献血在20次以上。由于王必顺是O型血,而血库对O型血的需求较多,因此他经常接到楚雄血液中心的电话。只要接到电话,王必顺就欣然前往。甚至出差到外地,王必顺只要见着献血车都会去献血。他回忆说,有一次在济南看见了献血车,他跟朋友说了一句“走,献血去,献血有好处!”然后就拉着两个朋友一起去献血。

  不知情的“献血先进个人”

  46岁的王必顺也很难解释,为何自己一见到献血车就想献血,略微思考一下,他说,“可能我献血成瘾了。”

  王必顺1984年当兵时献过一次血,随后的十多年里却把这件事给忘了。直到1997年,他经常出现头晕头疼等症状,经医生诊断为高血压。乡村医生出身的他,翻阅医书之后,觉得献血可以让血液新陈代谢加快,从而降低血脂浓度降低血压。因此,他便去楚雄州血液中心献血。献血2次之后,头晕头疼的症状也缓解了。王必顺甚至经常觉得,献血后的几天,精神会特别好。

  每次献血,他都会获得一些小小的纪念品,例如环保袋子、水杯等物品,在王必顺的家中到积攒了不少这些印有“生命需要爱的阳光”字样的纪念品。“我觉得我身体好,而且能给生病的人们一点帮助。”王必顺说,自己并不是想从献血中获取什么东西,那些小小的纪念品只是一点额外的收获而已。

  2008年11月,楚雄州献血工作领导小组给他评了一个“献血先进个人一等奖”,而当时他并不知情,几个月之后才从村委会拿到了这张奖状。

  医生建议:高血压患者不宜献血

  王必顺一开始患有高血压,那么高血压的患者献血会不会有什么危害呢?血液中心一位李姓医生解释说,按照《献血法》规定,高血压患者是不能献血的。

  由于高血压患者的血液稠度比较大,血管壁弹性小,硬度比较高,因此高血压患者献血时冠状动脉可能会痉挛,引起一时性缺血,导致心绞痛,有形成心肌梗塞的可能,或献血后血压下降,血流减慢引起血栓形成。

  “当然并不是每一位高血压患者都会出现这种情况,”李医生解释说,“但献血是一项公益活动,我们首先要保证献血者自身的安全,只有保证了自己的安全才能帮到别人。”因此,李医生并不建议高血压患者去献血。

  原标题:小伙喝止咳药兴奋上瘾曾3年喝掉上百万元

  据人民网12月17日报道,16日,10家违法销售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溶液的企业被国家食药监总局曝光,同时湖北两企业因不具资质、销售去向不明被移交公安机关查处。专家提醒,止咳药不能乱喝,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溶液含有少量麻醉药品可待因成分,非法滥用易成瘾。

  记者了解到,江苏兴化小伙子朱某,喝止咳药上瘾,3年喝掉上百万元。朱某说,刚开始他一天只喝一瓶,喝了之后特别兴奋,没想到最后一天最多的时候喝十几瓶。就这样,小朱一喝就是3年,买药钱超过一百万元。

  16日,记者来到南京几家药店进行探访,发现药房已经没有“可待因”咳嗽药卖了,就连白加黑等感冒药也必须要身份证才能购买。

  “咳嗽厉害,有无可待因止咳药?”江苏先声连锁瑞金路药店的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南京的药店不允许销售含“可待因”的止咳药了,如果因病需要买,必须到医院去。记者获悉,南京没有生产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溶液的生产企业,南京对药品批发企业已经全面实施电子监管。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处处长戴敏告诉记者,这是一种处方药,医生开多少,药房才能卖多少。药监部门也会定期抽查,目前南京还未发现成瘾者。

  喝多少会成瘾?解放军第454医院药剂科主任陆瑜博士告诉记者,是因人而异的。“目前看起来,因为止咳药危机生命的,都是因为滥用,正常用药是安全的,一般来说,医生开处方不会超过7天的量。”(记者李花)

  据新华网12月18日报道,都说三番五次,屡教不改。可你见过十年时间六次被公安机关处理的小偷吗?现在咱就见识见识。

  瞧这俩人干啥呢?在一般人看来,他们只是收售二手电动车的,可在道路的对面,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让公安民警给录了下来。其实,这个卖电动车的人已经被公安民警盯了好久了。

  山东省菏泽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便衣中队长杨俊广:“我们跟踪到牡丹区小留集时,发现嫌疑人正在销赃。当他将偷来的电动车装到收赃人车上并准备付款时,我们迅速出击,将嫌疑人及收赃人一并抓获。”

  经审讯,盗窃电动车的嫌疑人姓孟,今年50岁,山东泰安肥城人,十多年前来到菏泽,开启了他的盗窃之路。

  据菏泽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丹阳路派出所副所长周恒介绍,嫌疑人孟宪章在2005年因盗窃自行车被抓获,在抓获他以后,通过侦察,发现他在2003年曾经因为盗窃自行车被治安拘留。

  2005年被公安机关抓获以后,因盗窃财物价值较小,公安机关对他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劳动教养。谁知道从劳教所出来之后,他又多次跟公安机关打交道。

  在2009年,2011年又先后两次因盗窃被劳教,在2013年因盗窃又被判刑,2014年6月3号出狱,出狱后只间隔了15天,其又在开发区实施盗窃。

  今年6月19号,丹阳派出所接到报案,在辖区某小区,一辆山地自行车被盗。通过警方调取监控,发现这名盗窃山地车的嫌疑人是一名已经经过公安部门5次处理的累犯。

  为了提醒市民,民警将孟某的图像信息调出并打印成宣传告示,贴到各小区的门口,并号召市民发现孟某的行踪后及时报案。

  菏泽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丹阳路派出所副所长周恒:“我们结合我们分局的图侦大队对孟宪章实施盗窃的路线进行分析,对其平时的活动轨迹、活动规律进行分析比对,对其进行布控,在2014年的11月21日,我们终于发现其踪迹。”

  嫌疑人孟某再次落入法网。但愿这一次他能在监狱里好好改造,重新做人。

[来源:新快报] [作者:] [编辑:覃业伟]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