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后的博爱北路。
海口网1月10日消息(海口晚报全媒体记者 彭桐摄影报道)今天(9日)下午,海口骑楼老街博爱北、水巷口街景街廓整治工程完工,并举办了开街仪式。至此,包括第一期工程中山路的整治,骑楼老街三条街区修复完成,“原汁原味”的老海口开始呈现给市民和游客,专家学者汇聚一堂,讲述修复过程及其展现的特点。
海口旅游文化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涛介绍,海口骑楼老街建筑立面高低错落、装饰风格多样,构成了丰富而连续的街廓。但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街廓格局和沿街建筑改变很大,一方面部分新建筑缺乏协调,另一方面历史骑楼建筑大多破损严重,亟待修缮。此外,广告招牌,交通停车和市政管线等也较为混乱,导致街廓较为无序。
海口骑楼历史建筑的修缮整治经过了严格的规划、设计论证和科学施工。规划时即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工作,已故的原建设部城市规划司司长王景惠教授及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亲临现场指导,规划起点在全国范围内较高。
2014年8月骑楼老街博爱北、水巷口街景街廓整治工程开工,工程包括博爱北路,水巷口南侧部分建筑,施工内容包括骑楼建筑立面修缮、“老字号”挖掘,沿街景观、街道设施完善等方面,整个项目受到省市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设计上,同济大学建筑系主任常青设计团队负责总体定位、建筑色彩以及修复材料等方面,海南华磊建筑设计院负责施工图设计,二家设计单位强强联合,精心设计每一个细节。
据骑楼老街修缮方案设计团队负责人、同济大学建筑系主任常青介绍,早在1936年,老一辈著名建筑师、同济大学教授吴景祥即设计了中国最早的现代主义建筑作品之一———海口老海关。1992年同济大学建筑系对骑楼老街进行了首次测绘。2010年同济大学再次对骑楼建筑进行系统测绘和调查,取得了中山路街廓的历史依据,通过实验室分析对原有建筑材料进行了检测和分析,改良和提升了海南传统灰塑材料,探索了适当的修缮技术。
常青说,对中山路、博爱北路修缮分别代表了国际上在修缮实践当中的两个倾向:中山路模式是倾向“整旧如初”:是最初色彩的一种尝试,试图恢复到骑楼出现之初呈现的形态;而博爱北路是倾向“整旧如旧”:是骑楼上一次修缮后的形态,以此体现历史的变化,展现沧桑感。
材料及修复专家,同济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实验中心主任戴仕炳教授说,博爱北路骑楼在历史上不是整齐划一的颜色,而是多彩的,每栋楼颜色都不一样,通过剥离的方法骑楼的原始面貌得到了恢复。中山路进行选择性剥离,在有依据的基础上尽可能修复,没有依据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骑楼修缮要有三个原则,修旧如故、减少干预、赋予其生命,修缮是为了把建筑的生命延续下去,使价值得到提升。”
海口旅游文化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海口市骑楼办副主任赵爱华介绍,骑楼街景街廓整治注重保护传统业态,包括道路两旁原有的乐器店、手工业品店、家居用品店及凉茶店等业态全部保留,同时也带动老街居民参与到保护与发展中来,在文化挖掘、业态调整方面共同努力。
相关链接:
《海南骑楼》出版 展示海南骑楼的风格与神韵·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