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社会新闻>

杭州一40岁男子被鱼刺卡住 抢救三天仍不幸离世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5-01-24 17:14

  一根小鱼刺的致命经过

  1一家人边吃晚饭边聊天。

  2丈夫吃红烧鲫鱼时,鱼刺卡喉。

  3妻子用筷子检查丈夫喉咙口,无果。

  4全家人继续吃饭、聊天。

  5晚上11点,全家人睡觉。

  6凌晨一点,妻子发现丈夫窒息。急送医院。

  7医生检查发现,患者喉头严重水肿。行气管插管。 急救一小时后,恢复心跳。但因窒息严重,脑死亡没能恢复。

  8在ICU观察三天后,终告不治。至离世,鱼刺没能拔出。

  杭州人爱吃鱼,鲫鱼浓汤、红烧鲫鱼、西湖醋鱼等都是常见的家常菜,加上吃饭时喜欢聊天、看电视等,分散了注意力,导致鱼刺卡喉的意外每天都有发生。而被鱼刺卡了后,绝大多数人会嫌麻烦,只要扛得过去,一般不愿意去医院。前几天,杭州有位中年男子因鱼刺卡喉,导致喉头严重水肿,睡到半夜因喉头水肿导致严重窒息。虽经多天抢救,依然没能救回来。

  吃红烧鲫鱼时,被鱼刺卡了

  张先生,四十出头,正值壮年。

  当天,一家三口吃晚饭,老婆烧了张先生爱吃的红烧鲫鱼。

  张先生边吃边和妻儿聊天,一个不当心,鱼肉连同鱼刺一股脑儿吞了下去,喉咙立马一阵刺痛。

  张先生张开嘴巴,让老婆帮忙看看。

  老婆顺手拿起一根筷子,朝张先生的喉咙口小心地拨弄了几下,想把鱼刺弄下来。

  喉咙还是疼,不过张先生没太在意,以为鱼刺掉下去了。

  一家人继续吃饭,聊天。

  夜里11点,一家三口上床睡觉。

  鱼刺卡喉导致喉头严重水肿

  在睡梦中窒息引发脑死亡

  凌晨1点,老婆从睡梦中醒来,隐约感觉身旁的老公怪怪的,在喘粗气。开灯一看,吓坏了,老公脸色发紫,捂着胸口,口里喘着粗气,呼吸很困难。老婆赶紧喊儿子过来,把老公送到了距离家最近的杭州市西溪医院。

  西溪医院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医师张思泉正在值班,一看张先生的情况,紧急召集医护力量抢救。

  “我们掰开张先生的嘴巴看,发现他喉头水肿严重,声门闭合,已经无法呼吸,处于严重窒息状态。”

  张主任说,卡在张先生喉咙里的鱼刺大约1厘米长,由于喉头肿胀严重,一时半会无法把鱼刺取出来,而当务之急是要气管插管,让张先生顺畅呼吸。

  “喉头肿得太厉害了,连插管都很难插进去。经过大家的努力,插管终于成功了。持续抢救了1个多小时候后,也把他的心跳按回来了。但是很可惜,由于窒息太严重,张先生一直处于脑死亡状态。太令人惋惜了。”张主任遗憾地说。

  一根小小的1厘米长的鱼刺,竟然要了一个健康中年人的命。听起来真的有点耸人听闻。但其实在临床上,因误吞鱼刺被迫开胸,甚至去世的,时有发生。


  30岁男子没来得及上手术台

  就因鱼刺刺破大血管,造成大出血去世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李勇主任说,被鱼刺夺去生命的悲剧,他也碰到过。

  “我收治的鱼刺病人里,80%是鱼刺卡在扁桃体下端、舌根部等部位。这样的鱼刺大多很细很软,长度不超过2厘米。咽口水,喉咙会发疼;只有20%会掉到食道里,这样的情况,一般是比较大的鱼骨,往往也是最危险的。也可能病人当时没有大反应,直到出现消化道炎症。甚至戳在主动脉上,比如‘食管主动脉瘘’,这是食管异物最严重的致死性并发症。

  “多年前,我有一位病人,三十来岁,被一根比较粗的鱼刺卡了喉咙。鱼刺进入食道,穿破食道壁,刺破了血管。我正准备要给病人手术时,很可惜,他还没来得及上手术台,致命性大出血就发生了,人很快走了,非常令人痛心。”

  为了抢救一位鱼刺患者

  八个科室专家联合会诊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潘文胜主任医师说,去年,他们医院组织过一次八个科室专家,共同会诊一位鱼刺患者。这是一位中年女子,喝鱼汤时,把一根2.5厘米长的鲫鱼刺吞了下去。鱼刺戳在食管上,并刺破紧贴食管的颈部主动脉,造成出血不断。为了抢救这位病人,当时,急诊科、麻醉科、脑外科、耳鼻喉科、心脏大血管外科、五官科、消化内科、胸外科的专家都出马了。

  为了止血,心脏大血管外科程海峰副主任医师先给患者做了支架手术,用支架撑在血管壁上,封闭颈部主动脉受损部位,这才使出血结束。

  之后,为了取出鱼刺,又不伤及食管,潘文胜主任和同事们一起研究了好多方法。最后的方案是,借助胃镜将一个特制的小塑料套,送到鱼刺部位,并套住鱼刺。拔下鱼刺后,顺势把鱼刺按进小塑料套里,让塑料套带着鱼刺沿着食管壁滑到了胃里。最终鱼刺被胃液消化掉,而塑料套,则用胃镜取了出来。

  上个月,浙医二院收治的一位鱼刺病人,最后通过开胸手术才取出了鱼刺。

  小伙子,20多岁,在杭州打工,也是误吞了鲫鱼的鱼刺。那是腹部最粗最长的鱼刺,直接戳破食管壁,扎入主动脉约1.5厘米深。各种取鱼刺的方法都行不通,最后只好请胸外科医生出马,开胸取鱼刺,这才保住了性命。


  市一主任一天要看20多例鱼刺病人

  浙二急诊室去年拔了3281根鱼刺

  杭州各大医院的耳鼻喉科,每天都会遇到来拔鱼刺的患者。特别是晚饭后,急诊室都会迎来一波拔鱼刺的小高峰。

  市一医院耳鼻喉科李勇主任说,从他的门诊来看,每天少则收20多例鱼刺病人,多的时候40多例,每月均超百例。鱼刺卡喉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相对来说,节假日吃饭应酬多的时候,鱼刺卡喉的情况也会多起来。

  在浙医二院急诊科,这几年的鱼刺患者逐年增长。2011年收治1442例,2012年2257例、2013年2543例,2014年3281例。

  这些被卡的鱼刺,大多是鲫鱼刺。

  为什么小小的鱼刺这么凶险。

  浙医二院消化内科陆新良副主任医师说,人体食管有三个狭窄处。最常见的是鱼刺卡在食管的第一狭窄处,也就是食道入口处。吞咽时,食道附近会疼痛,引起的是吞咽困难;第二狭窄处,大概是在入口后7厘米左右,这是最危险的地方。因为这里的食管外贴着主动脉弓,一旦鱼刺刺破食道壁,就可能造成致命性大出血;第三狭窄处,就是食管出口了,比较少。

  吞,最要不得!

  吐,才是正解

  李勇主任说,被鱼刺卡了后,很多人喜欢用土办法急救,像喝醋、吞饭团、吞馒头、吞菜、大量喝水等,都想用“吞”的动作,把鱼刺逼下去。其实,“吞”这个动作最要不得!

  吞鱼刺可能导致鱼刺插得越深,同时会损伤咽喉引起感染化脓、发炎红肿。喝醋不能软化鱼刺、鱼骨。有的醋浓度太大,还会烧伤口腔、咽喉和食道黏膜,导致食道狭窄粘连。卡到鱼刺后要停止一切吞咽饮食,连水都不要喝,放松咽喉。

  李勇主任建议,可以用手指抠一下喉咙,产生恶心呕吐感,让鱼刺吐出来。这里有一个前提是,你确定吞下去的是小的软的鱼刺。这种表浅的咽部异物,有时可通过唾液和呕吐物排出。但如果吞下去的是大的鱼刺,一定要赶快去医院就诊。

  治疗过程是,用压舌板压住舌头前部,露出扁桃体。用手电筒仔细察看舌根部、扁桃体、咽后壁等部位。如果看到鱼刺了,用镊子慢慢地夹出来。有时要用麻药。

  如果鱼刺已经进入食道了,单凭肉眼很难发现,就可能要做食道镜检查。如果鱼刺卡喉的时间过久,咽喉、食道已经红肿溃烂了,必须等先治疗消炎消肿后再取出鱼刺。

  夹取鱼刺需要一定的技术,建议大家不要自己取刺,尽量及时就医。

  浙医二院消化内科陆新良副主任医师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建议大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饭时尽量少说话,鱼刺卡喉的情况大多是在吃饭很急赶时间、看电视、聊天等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发生的。

 

 

 

 

 

 

 

 

 

相关链接:

这些民间偏方有毒!鱼刺卡喉千万别喝醋
鱼刺卡喉别乱抠应及时就医
母婴健康:宝宝被鱼刺卡到喉咙怎么办?
女子鱼刺卡喉大口吞饭 刺穿心脏主动脉被迫手术
鱼刺把婆婆食道扎破3个洞 吞饭喝醋更坏事

 

 

 

 

 

 

相关链接:
鱼刺把婆婆食道扎破3个洞 吞饭喝醋更坏事
女子鱼刺卡喉大口吞饭 刺穿心脏主动脉被迫手术
[来源:东方网] [作者:NN105] [编辑:李帅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