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海南很早就开始实施生态补偿,但调研发现生态补偿一直存在标准低、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中部山区农民守着青山过贫困日子,怎么解决这问题?”与会代表刘康德发问。
“我省历年来在补偿金额的总体数字上不少,但实际操作中生态补偿没有科学标准可依,不科学的生态补偿分配方案必须改变!”时任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厅长陈健春应答。
这是去年9月底发生在省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有关自然保护区及生态保护事项开展专题询问现场中的一幕。
海南以生态作为立省之本。近年来在生态保护中出现的隐性问题,引发了省人大常委会的高度关注,省人大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市县开展研究调查,形成了大气污染、农村生态、自然保护区3大“生态报告”。
雾霾给海南敲响了警钟
生态是立省之本,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任何借口,不把它更好地保护下去
“你们可否记得,2013年冬,全国多数城市出现了长时间的雾霾天气,海南未能幸免,海口市的雾霾天气虽然只有短短一两天,却引起了全国乃至世界广泛关注,由此也可见,海南尽管拥有碧海蓝天,但却不是高枕无忧的,那次雾霾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工委副主任陈一峰今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美丽海南,一个分外美好和自豪的名词,不仅是美丽中国行进过程中海南人民心中的热切企盼,更与海南一直坚持的绿色崛起之路一脉相承。海南以绿色生态装点幸福家园的决心和信心多年来始终坚定如一。
“对于今天的海南来讲,生态是立省之本,清新的空气、肥沃的土地以及洁净的海洋是发展的本钱,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任何借口不把它更好地保护下去!”
在国内,一些地区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给人们以深刻警示:在开发和利用自然的同时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不能破坏环境,否则势必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在海南,优质的生态环境一直是海南人引以为傲的资本,省委、省政府多年来在生态治理保护上狠下功夫,这使得海南的空气、水质等多项排名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但近年来随着我省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和机动车保有量不断上升,大气污染防治压力还将持续加大。
美丽海南,是愿景,是嘱托,更是使命。省人大常委会从生态方面着眼,于去年完成了生态领域3大调研报告,并在深入基层调研中发现了一系列关于生态保护的隐性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企业长期“生态性亏损”
责任企业对生态环境作出的贡献
与其所获得的回报不匹配
“已经两年多了,如果企业一直这样亏损下去,我们也做不下去了。”洋浦电厂一位负责人无不感慨。在省人大调研组深入基层开展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调研中,一些环保问题暴露出来。
在洋浦开发区,洋浦电厂隶属于中海海南发电公司,这家企业是海南最大的天然气发电厂,其总装机容量44万千瓦,主要承担着我省基本负荷和调峰负荷的双重发电任务。然而,近两年来,天然气供应不足,洋浦电厂燃料成本大幅度上升,2013年该企业发生6500多万元的巨额亏损,2014年亏损超过了1亿元。
让企业感到无奈的是:同样作为发电企业,使用煤炭发电的企业,无论从定的电价,还是给予的补贴方面都大大超过了相对环保的天然气发电企业。“这种情况意味着什么?企业参与支持海南的环保,反而比污染相对严重的煤电企业还要吃亏。”该负责人发问。
省人大调研摸底后发现,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上游开采成本的不断增加,从2003年至2013年,企业所用天然气的价格的确已经累计上涨了47.5%,换句话说,使用天然气发电对企业来讲确实“并不划算”。而与此同时,海南省天然气发电上网电价为0.4303元/度,比海南省煤电的上网电价0.4768元/度要低很多,气电与煤电价格呈现出了“倒挂”。
随着国家和海南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中海海南发电公司投资了4900多万元,对现有两套联合循环机组进行脱硝改造,改造已于2014年3月全部完成。目前,两套机组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最大值仅为36.5mg/立方米,大大低于国家标准,也远低于燃煤机组的排放标准。
“企业完成了脱硝改造,每年承担大笔折旧费,却没有享受到任何脱硝电价补贴,然而,煤电发电厂的燃煤机组却可以享受到脱硝电价1分钱的补贴,这种尴尬的状况,让我们企业很是苦恼!”中海海南发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无奈。
企业方认为,天然气电厂对海南生态环境作出的贡献与其所获得的回报不匹配,这种问题带来的连锁反应是,将来可能会有更多企业在生态问题上出现犹豫:到底要不要为环境保护的成本埋单?
对此,省人大调研组也形成了详细报告,并以洋浦电厂为例,建议对生态环保中率先执行了环保标准的企业逐步建立起长效补偿机制,对一些企业给海南生态做出的贡献,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
调研摸底生态环保
完成大气污染、农村生态、自然保护区3份报告,
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省人大调研组在深入摸底中,发现了洋浦电厂存在的“生态性亏损”问题,同时,在省人大去年开展的3大生态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生态隐性问题。
——针对大气污染的调查
人大调研组发现,机动车尾气治理滞后于工业废气治理。去年7月开展调研时,全省尚有40%的机动车没有进行排气年检,一些年检尾气超标的车辆仍上路行驶。许多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没有按规定淘汰,“十二五”期间,全省应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总量为90901辆,而据当时测算,其淘汰率只有23%左右。建筑工地不文明施工现象、道路扬尘和裸露地面扬尘问题普遍存在,餐饮油烟没有得到有效治理,露天烧烤问题较为突出。由于我省电力紧张,电力“缺口”较大,一些煤电电力企业也不能按时停产进行脱硝设备改造。
——针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调查
省人大在深入调研中发现,由于过去长期实行城乡二元结构的区域发展政策,重城市轻农村,导致农村环保欠账过多。去年5月调研时,海南全省农村生活污水年产生量约1.6亿吨,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约102万吨,但由于处理设施严重缺乏,农村生活污水绝大部分都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在河道边、房前屋后。有关部门为人大调研组提供的环保数据显示,我省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仅为63%。
农业面源污染是困扰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又一大隐忧。大量农业废弃物遗留田间地头,污染环境。海南每年使用农膜、套袋约2万多吨,喷滴灌设施约2000多吨,而我省对这些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刚起步,回收处理量非常少,据初步统计,回收处理率仅10%。每年使用农药约1万吨,产生农药废弃物约300吨,这些废弃物基本没得到回收处理。
——针对自然保护区的调查
省人大在去年9月摸底中发现,一些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有的遭到破坏,有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一些保护区内种植的经济林挤占了天然林地。还有个别在自然保护区内大张旗鼓开展的项目建设,破坏了森林植被,影响了水源涵养,改变了海洋植物生存环境。黎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建设了4个水电站后,原有瀑布完全消失。
权属不清、补偿不落实等问题也困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工作。省人大调研中发现,保梅岭自然保护区地跨昌江、白沙两县,现只有地处昌江的林地核发了林权证,位于白沙的2万多亩林地至今没有核发林权证。霸王岭取得林权证的林地只有10万亩,还有35万亩未取得林权证,监管也存在较大困扰。
人大调研监督见成效
超额完成黄标车淘汰任务,
修订出台《海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省人大调研组开展的有关生态保护的一系列报告受到了多方重视,也迅速取得了成效。省人大调研组提出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环境监控能力”的意见,对此,省政府于去年召开专题会议,正式打响了黄标车及老旧车辆淘汰攻坚战。省政府明确制定数字指标:全省务必完成2万辆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任务。
去年10月,海南省环保、公安、商务、财政等部门联合出面协调,建立工作机制,加大黄标车及老旧车辆淘汰推进力度。当月底,全省就完成了淘汰15252辆,完成率达76.26%。
2015年1月,省人大在对调研报告问题进行回访时,发现围绕这一污染源开展的治理成效非常显著。“截至去年12月底,海南淘汰的黄标车和老旧车辆达到了3.6万辆,远远超过了即定的任务。”陈一峰说。
对于自然保护区管理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省人大在深入调研后从立法层面修订出台了《海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从调整审批权限的高度和视角出发,采取控开发、强管理等一系列举措,彻底解决自然保护区在实施生态保护过程中的管理缺位等严重问题。也从长远上,使今后我省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更为科学、严谨。2014年12月,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从省级保护区晋升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至今仍保存有华南地区最大面积连片且未被商业开采的原始热带雨林,其科学有效的管理也成为一个范本。
而对于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企业反映的生态成本高问题,省人大将详细报告交付省政府,目前已纳入了省政府的研究视线。
调研监督见成效
“十二五”期间,全省应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总量为90901辆,截至去年7月底,实际淘汰率只有23%。
省人大调研报告引起重视,去年10月我省正式建立淘汰工作机制,截至去年12月底,全省淘汰的黄标车和老旧车辆达3.6万辆。
省人大聚焦社会热点,集中监督调研摸底
走访调研察民情倾听民声促发展
聚焦当前社会热点。
2014年,省人大常委会组成多个调研组,在重点领域以及老百姓反响强烈的领域,进行了集中监督调研摸底,为省委、省政府制定重要决策提出建议参考。
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
——呼吁城区建更多公办幼儿园,缓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2011年3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的通知》印发实施,为了全面了解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2014年4月至5月间,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调研组分别对海口、儋州、琼海、万宁、东方、澄迈、陵水等市县的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进行调研。
调研组发现,3年时间里,全省幼儿园数量有明显增加,截至2013年底,全省共有幼儿园1596所,比2010年增加了591所。调研组同时发现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全省公办学前教育学位严重不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仍然非常突出。而因为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部分幼儿园办园条件差。调研组表示,目前,学前教育仍然是我省各级各类教育的最薄弱环节,一是公办学前教育机构数量不足,二是优质学前教育机构数量少且相对集中,三是市县之间、城乡之间、园际之间学前教育发展水平极不均衡。
对此,调研组强烈呼吁,各市县应在新的行动计划中,规划在城区建设更多的公办幼儿园,以缓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调研组还建议,“三年行动计划”主要安排在乡镇,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园,在人口分散的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入园还未列入计划。各市县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乡镇和行政村独立建园,自然村设分园或联合办园,或举办季节班等,要努力创造更多条件,保障“留守儿童”入园。
中部地区增收乏力
——呼吁拿出硬举措,优化产业结构促农增收
2014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省人大常委会民族宗教工作委员会、农村工作委员会联合多部门组成调研组,赴我省中部6个市县调研农民增收情况。调研组发现,中部市县农民2012年人均纯收入有显著提升,但仍然存在人均耕地少、贫困人口多等问题。
经摸底调查,中部市县地区大力发展冬季瓜菜、热带水果、南药、特色养殖以及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逐步打造出白沙竹笋、保亭什玲鸡、屯昌黑猪、定安四季鹅等一批有竞争力的海南农业品牌。政府也在财政投入上给予了支持,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省财政共下达中部市县支农资金35.2亿元。
但调研组同时发现,中部市县农民人均收入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存在的问题包括:人均耕地少,贫困人口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服务体系不配套;龙头企业作用不够突出,带动和辐射能力不够强;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农民没能得到实惠等问题。
对此,调研组强烈建议,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创新促进农民增收,提升传统产业的单产和效益;做强冬季瓜菜和热带水果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充分挖掘中部市县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创建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调研组还提出,要不断扩大中部市县农业生产规模,促进规模化生产,推进农业服务体系创新,以推进支农资金等方式促进农民增收。
农田水利项目重建轻管
——呼吁少做形象工程,农业资金更多向“偏远难”地区倾斜
2014年4月至5月,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全省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深入儋州、文昌、东方、乐东、澄迈、定安等市县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现场集中摸底。
调研组发现,2011-2013年,全省农田水利建设共投入103.65亿元,为“十一五”完成投资的1.88倍,地方财政投入农田水利建设也逐年增长,年均增长11%。重点水利工程项目主要包括红岭水利枢纽工程、大广坝水利水电二期(灌区)工程、红岭水利灌区工程等,财政共投入13.5亿元。
调研组指出问题:部分农田水利工程配套缺乏统一规划;个别项目审批把关不严;普遍存在重项目建设、轻运行管理现象。
调研组建议省政府成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领导小组,协调项目的安排和资金的使用。建议学习推广儋州市那大镇菜园坡菜地整治工程的做法,由市政府整合农水、农综、国土、农业部门的资金,抓住重点,在项目中突出排灌系统和田块综合整治,为当地3251个失地农民每人增加0.36亩菜地。此外,要少做形象工程,发挥各渠道资金的整合优势和工程效益,逐步向偏、远、难的农田整治倾斜。同时,调研组还提出加快大广坝水利水电二期(灌区)项目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切实做好红岭水利枢纽工程后续工作等建议。
农药监管存在缺失
——呼吁尽快建立农药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2014年2月至3月,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海南经济特区农药管理若干规定》实施情况进行执法调研。调研组发现,作为海南农药管理史上最严格的《规定》,被群众称为“农药新政”,在实施3年以来,解决了农药经营市场杂、乱、假等问题,全省农药经营基本规范,禁用农药基本杜绝,信息台账基本建立。实行农药批发经营许可后,全省农药经营单位从2123家减少到1345家、农药批发企业由230多家减少到3家。
但针对农药市场存在的问题,调研组指出:农药经销台账二维码可追溯体系有待完善;大部分农产品包装不够规范;农药使用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农药运输和物流监管不到位;农药价格尚未实行政府指导价;农药废弃物处理监管缺位等。
调研组建议,对本省农药生产企业的农药产品,推行二维码信息标识包装,建立农药生产质量安全可追溯机制。提倡本省农药批发企业对省外有二维码标识包装的农药优先采购。全省从批发企业出来的农药,除小包装外,全部贴上二维码标识。尽快规范农药的生产、经营、使用流程,完善从生产企业到批发商、从批发商到农药经销店、从农药经销店到农户的农药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调研组还提出,必要时组建省农业综合执法总队,并尽快实施农药价格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
相关链接:
去年海南建设文明生态村943个完成计划的101%
四川省委:周永康对四川政治生态恶劣影响不可低估
24字价值观扮靓海口文明生态村 丰富农民幸福生活
琼北8市县联合推出民俗游 主推文化民俗与生态观光
秀英区创建文明生态村达257个 传统文化涤荡乡村
朋友圈舆论生态的“肾”与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