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2月10日消息(海口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媛)少年强,则国强。在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方面,海南人大代表苏子涵等人建议,整合高等院校以及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等培训资源和工作力量,逐步形成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培训教育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综合教育培训体系,加强海南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在我国,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刚刚起步,我省青少年事务社会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参照,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也相当薄弱。根据《海南省青少年社区教育现状及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行性——基于海南省1800位被访者调查的分析》调研报告的有关情况,家长对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了解情况的调查中,50.1%的家长表示“听说过,但不太了解”,20.7%的家长表示“听说过,有一定的了解”,还有29.2%的家长表示“从没听说过”。13.8%的家长表示所居住的社区已有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从事青少年社会工作。
苏子涵等代表认为,现阶段的问题有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本土化研究十分缺乏。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建设尚不健全,具有实践操作经验的实务教师严重匮乏。职业化道路进展缓慢,行政化色彩十分浓厚。社会化参与急需扩大,社会化认知程度不高。
代表建议:
一、完善培养体系,能够加快教育培训机构网络建设。整合高等院校以及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等培训资源和工作力量,逐步形成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培训教育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综合教育培训体系。要加强专业培训机构建设,采用社会办学、网络课堂网上传授等方式,壮大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培训教育能力,可引进一批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具有丰富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经验的大学和培训机构前来联合办学、设立分校或建立基地。
二、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人员的在职培训。探索采用院校培养、带教培训、实习培训、上岗培训、证书培训、知识更新培训等方式对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人才和相关管理人员进行规范化专业培训。鼓励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人才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化培训和进行继续教育。建立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督导制度,可聘请香港、台湾等地区具有丰富经验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家,以及实践经验丰富的社工担任督导,提升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实务工作能力。
三、创新用人机制,支持鼓励培育或兴办各类承担部分政府青年事务的民间社会组织,加大扶持力度,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尽早建立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孵化基地。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