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3月6日消息(海口晚报全媒体记者 黎光)又是一年元宵节。今年是金羊年,海南天气晴好,有利于开展各种闹元宵活动。海南孤悬海外,元宵节吃元宵倒不是重点,而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庆祝活动。
【海口】 以花为媒觅知音
正月十五,海口有雄狮闹春、花谜戏春、琼剧、歌舞庆春等多项活动,而最具特色的当属换花节了。青年人手持鲜花,沿着海府大道涌向府城,形成一支支换花大军。不相识的人互换手中的鲜花,表达祝福。
多数人换花意在新春伊始、互相祝福。青年人则把换花节当作交朋结友的大好时机,愿以花为媒觅知音。
【定安】 元宵当天吃艾粑
“定安艾粑飘出椰香浓”,元宵吃艾粑,是定安各地的传统。艾粑是用糯米粉包馅料制作的小吃,有各种馅类,芝麻类、花生类、椰丝类等。但它并不注重馅料,糯米皮是否蒸得柔软、滑而不粘才是真功夫。
元宵当晚,剥掉外面的一层绿绿的叶子,轻轻地咬一口,粘、滑、甜、软,一股清清的椰香沁人心脾。元宵吃艾粑象征吉祥和幸福,甜蜜和芬芳,丰收和欢乐,友好与情谊。
【万宁】 两条巨龙闹元宵
“元宵灯会”是万宁市元宵佳节的传统节目,人们在灯会上可以观赏到各式各样的花灯,如十八罗汉、雄鸡起舞、观音座莲孔雀开屏等,同时更能欣赏到精彩的舞龙表演。每年的万宁元宵灯会上,总有两条长达几十米的巨龙翻飞。一条是出自万城镇西门社区的西门青龙,一条是出自万城镇宾王村的宾王红龙。相传西门青龙为龙母,宾王红龙为龙公,两条龙一雌一雄,一青一红,青龙比红龙体形稍大。万宁的舞龙文化在海南享有盛名,万城镇宾王村被誉为“海南龙乡”,西门青龙和宾王红龙也常受邀出行,深受喜爱。
【陵水】 花灯花车成花海
元宵游灯是陵水人民每年元宵佳节传统习惯。民国时期,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至十六日是元宵节的“游公日”。在这四个晚上,各庙“公”的贤子贤孙们,肩抬用木头雕成的“公”,手执多彩多姿的灯笼,穿街串巷游行,活动一般从晚上8点左右至第二天早上才结束。
建国后,游“公”活动停止。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又才恢复,但游“公”已被游“灯”所取代。各庙宇附近的群众用灯光、花卉制成多姿多彩的花车出游。
【琼海】 元宵佳节赛肥鸡
琼海乐城有元宵节举办肥鸡比赛的独特民俗。元宵节,在青石砖铺就的老街两旁,各家门口都摆出一张八仙桌,桌上摆着一只水煮鸡,由村里乡贤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夺魁肥鸡。肥鸡嘴里叼着鲜花,脖子挂着项链,象征美好生活。谁家的鸡最肥,说明谁家会养鸡,也是最勤劳的象征,自然会得到乡亲尊敬。
【儋州】 调声悠悠闹小年
每逢元宵,儋州人喜欢成群结队唱调声对歌。调声起源于人们在田间劳作和喜庆佳节的娱乐,其曲调有100多种,歌词韵律整齐、舞蹈欢快活泼。
元宵这天,青年男女盛装打扮,先上集市逛街,然后汇集到镇外的调声场集体赛歌。三都镇的共鸣坡、旧州坡,中和镇的赶鸡坡、来赏江口,木棠镇的朗闾涝、王河涝等,都是儋州较有名的调声场。这些调声场节日里往往汇集了成千上万唱的和看的,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东方】 元宵节“补年”
东方人在贴春联时,忌说错话,忌贴错春联;特别是小孩更不能把新贴的春联撕掉,否则就代表不吉利、一年不顺。怎么补救?只能在元宵节那天补过年。
如果在大年初一至初三发生了一些不吉利的事情,例如,拜公时忽然灯火或香烛熄灭、爆竹不响等,那也得在元宵节那天重新张贴对联,烧香点烛拜祖先,这种情况称为“补年”。
【临高】 人举偶来偶骑人
元宵节,临高有演木偶戏的习惯。木偶戏又叫“公仔戏”,已有四百年历史,据说最早源于当地村民祈求平安而演出的一种戏。
临高木偶戏以琼剧唱腔与表演为基调,在人物上与琼剧一样有生、旦、杂、丑等角色之分,特点是“人偶同演”。舞台不设布幛,演员化装擎木偶同时登台,演员木偶互为一体、合扮同一角色,人偶交叉表演自成一派,成为我国木偶艺术园地稀有的剧种。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