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配图:昨日,沈阳,礼兵护送烈士遗骸踏上祖国大地。
“烈士们,我们来接你们回家了,”一片肃穆之中,窦玉沛深情的呼唤令人无不动容。中韩双方代表团人员面向烈士遗骸鞠躬致敬。
随后,中方礼兵双手托起棺木,列队登上早已等候在一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接运专机。登机口两旁的战士们齐敬军礼。
中方首派空军专机赴韩接迎
2014年3月,中韩双方曾举行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首次交接仪式。今年2月双方商定,遵循人道主义原则,于每年中国清明节前协商办理新发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事宜。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表示,两国本着坦诚友好、务实合作的精神,共同推进实施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这是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的重要体现。中方感谢韩方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合作与努力,感谢韩方媒体、公众对遗骸交接所表达的友好与善意。
本次交接的68具遗骸于2014年发掘于坡州市旧邑里、葛谷里等地。这是中方首次动用空军专机赴韩国接迎志愿军遗骸。为妥善安葬迁回的志愿军烈士遗骸,中方于2014年修建了新的安葬纪念设施,安葬从韩国迁回的烈士遗骸。
“希望迎接父亲的战友们回家”
已经67岁的志愿军烈士后代邓其平一直通过媒体报道密切关注着此次挖掘、交接的进展。他的父亲邓仕均在1951年5月掩护部队撤退的战斗中壮烈牺牲,遗体被临时掩埋在洪川江南岸(现韩国境内)。父亲牺牲那年,邓其平仅3岁,其妹邓菊平不满周岁。
邓其平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他不知道这次交接的有没有他父亲的遗骨,“在有生之年把父亲的遗骨找回来是我这一辈子的梦”,“我也很希望迎接父亲的战友们回家”。
两架战机护航 专机抵达沈阳
今日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安葬仪式
昨日上午11时许,运载68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一架中国空军伊尔76运输机,在我空军两架战机的护航下,降落在沈阳桃仙机场。
根据中韩双方达成的共识,遗骸于3月20日回国,中方在机场举行迎接仪式,并于次日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安葬仪式。在这两项仪式活动中,来自沈阳军区的260多名官兵将担负护送棺椁、军乐演奏、安葬灵柩等多项任务。
专机抵达后,中方边检、检疫、海关工作人员登机办理入境手续。机场组织人员和器械卸载烈士遗骸棺椁至整理区。随后,沈阳市民政局和沈阳军区某部官兵共同清点棺椁数量,填写交接单后由该部礼兵将棺椁移至摆放区。军地各单位负责同志在人员站立区肃立,向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三鞠躬后,由礼兵将棺椁搬运至大客车,运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13时15分,车队缓缓驶入陵园。记者看到,在两辆大客车上,每个座椅上端坐一名解放军战士,怀抱覆盖国旗的棺椁,神情肃穆。志愿军烈属和老战士早已守候陵园门前多时,他们不约而同上前迎接车队,一位老战士向牺牲战友致以军礼,流下热泪。
“我叫孟繁君,今年83岁,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4军一名高射机枪手,1952年参战负伤回国,现在身上还有弹片。”这位老战士说,听说68位兄弟的遗骸归来,他心里万分激动,马上让家人带他来陵园祭奠。
陵园门前的人群中,一位手持亲人烈士证的老人引人注目,她叫邢桂芝,78岁,专程从辽宁阜新市赶来。
“我哥哥叫邢孝先,1935年出生,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军部担任报务员,1953年,在敌机一次轰炸中,哥哥不幸牺牲,当时还没成家。”邢桂芝不时抹着眼泪说,多年来,她一直在寻找哥哥的埋葬地点,但始终没有音信。
照片上的邢孝先,面庞英俊。在一封写给邢桂芝的家信中,他叮嘱妹妹好好学习,注意身体。这次,她盼望能找到哥哥遗骸,有生之年在墓前祭拜。
“哥哥的英灵在外漂泊60多年了,以后多搞一些归还活动,我就多一点机会。”邢桂芝说,她已向官方登记哥哥的信息,如果检验DNA也会配合。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