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早年在实验室进行水稻研究。本报记者苏建强翻拍
3月21日,袁隆平在万宁市东澳镇考察野生水稻的生长情况。本报记者王凯通讯员杨师忠摄
“命运真是说不清:小时候机缘在我心里播下了梦想的种子——学农,后来,无论经历多么曲折,这种子还是长成了大树。”2月3日上午,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接待室,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接待了从他心中“第二故乡”——海南来的记者,他将一生的水稻传奇侃侃道来。
在袁隆平院士看来,从事杂交水稻研究,不仅是他从小立志学农的个人梦想的实现,更是命运的使然,是天降大任于自己,无形中与杂交水稻签了份生命契约。
两次波折,终成稻田“守望者”
“爱好——自由;特长——散漫。”这是大学毕业时,同学们给袁隆平的评价。
耄耋之年的袁老回忆起年轻时同学们给的评价,仍然掩饰不住大笑起来。
“我就是个自由散漫的人,直到现在还是这样。不爱拘礼节、不喜欢古板、不愿意一本正经。”
这自由散漫也反映在袁老的语言天赋上,他的即兴表达随性、幽默,不时逗得采访者和他一起开怀大笑;也多亏了自由散漫的秉性,袁老才得以成功地与职业运动员失之交臂。否则,世界不知道多少人因为粮食匮乏至今忍饥挨饿。
“我跟你们说嘛,虽然我从小立志学农,但人生中有两次选择差点就搞不成农了。”在浓重的湖南话口音中,袁隆平饶有兴致地揭秘他成为世界顶级杂交水稻科学家的几番波折。
1929年,袁隆平出生在北平,他成长的年代,中国战乱频仍。父亲袁兴烈带着一家人沿着长江流域躲避战乱,他年纪小小就练得一身好水性。
1939年春,一家人逃难到重庆后,袁隆平经常逃学去嘉陵江游泳,甚至在日军大轰炸时不躲防空洞,而是躲到嘉陵江。“日本人的飞机飞得很低,机上的飞行员我都看得很清楚。我是艺高人胆大,看见日机丢炸弹,就一猛子扎进水里躲起来。”
有一次,袁隆平带着弟弟袁隆德逃学去游泳,被拿着望远镜察看四周的父亲远远望见。“父亲气得提了拐杖就赶到河滩上,把我俩揪了回去,结结实实地给了我顿暴打。”袁老淘气地说:“当年我以为拖上弟弟一起逃学,就会减轻罪责,没想到罪加一等。”
1947年,袁隆平在汉口博学中学读书,湖北举办全省体育运动会,学校挑选游泳选手参加选拔赛,瘦小的袁隆平虽然主动报名,但仍没被体育老师看在眼里。他急了,当选手们出发去比赛时,他跳上最后一名同学的自行车后架偷偷跟去参赛,大家没想到,他竟然在预选赛100米和400米自由式两个项目拿了第一名,其他选手全落选了。不久,袁隆平在省运会中取得两块游泳银牌。
1952年,贺龙主持西南地区运动会,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很缺专业运动员,各地比赛前三名选入国家队。袁隆平代表川东队参加游泳,品种丰富又好吃的成都小吃,吸引了“自由散漫”的袁隆平,他顾不上纪律跑出去吃了很多小吃,结果吃坏肚子影响了发挥,得了第四名。
“幸好拉肚子,否则,国家倒是多了个优秀的游泳运动员。但世界就没有搞杂交水稻的袁隆平了。”袁老哈哈大笑。
不管寒暑风雨,袁隆平长年坚持游泳,最近几年因为上年纪就不游了。三年前,湖南省农科院职工游泳比赛,80余岁的袁隆平还得了第一名。因为这一爱好,袁隆平身体一向健康强壮。所以,同年,一心报效国家的袁隆平报考空军,希望上抗美援朝的战场。
“我被选上了,参加了空军预备班培训,戴了大红花,开了欢送会,在准备去空军学校正式受训的头天晚上接到通知,说国家要开始十年大建设,更需要大学生,我们被退了回来。”说到这里,袁老挠挠头,轻呼一口气:“好险!搞杂交水稻的袁隆平又差点没了!”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