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一连串的“没想到”
为推动减假案件审理的进一步公开,广东高院主动接受监督,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了此次庭审,并组织座谈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建议。
“本以为大概是走个形式,没想到庭审是一场博弈,审查这么严格?没想到对每一个证据,罪犯都有机会申辩提异议?没想到法官、检察官、民警要把证据搞这么细致、扎实?”在刚刚从全国“两会”归来的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梅县东山中学教师李杏玲说了三个“没想到”。“这真是有理摆在庭上,看来把减刑假释的权力关进笼子不是一句空话,反腐的成果在司法环节也可以得到巩固。”李杏玲说。
“服刑发明创造立功的标准是什么?”“最关心减刑假释是否公正的人是罪犯家属,能不能让家属来到庭审现场旁听?”“开庭能否用多媒体出示证据,采用PPT、投影仪等可视性强的设备,公开的效果会更好!”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客天下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钟韶英的发言句句击中减刑假释工作重点难点,广东高院审判监督二庭庭长陈冰逐一给予回应表示感谢并嘱咐认真记录反馈。
法院:积极构建网上办案平台争取公开无“盲点”
据陈冰介绍,2014年广东法院共审结减刑、假释案件59537件,数量居全国第一,其中“三类”(职务犯罪、金融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罪犯1570件,因三类犯罪往往社会关注度较高,广东法院严格依法掌握减刑假释标准,让有钱、有权人占不到便宜。去年仅三类犯罪中就有112件裁定不予减刑,29件被裁定不予假释,另有66件被退回刑罚执行机关。全省三类罪犯案件实现了裁前公示率100%、开庭率100%、裁判结果公示率100%。
由于种种原因,减刑假释案件的审理流于形式,群众戏称刑罚执行机关当“评分员”,法院是“盖章员”。陈冰说,为彻底摒弃形式审查的审判方式,近年来,广东法院积极推动树立实质审理的理念。要求不仅审查服刑人员的“客观表现”,也要审查“主观悔罪”,强化庭审功能,让刑罚执行机关和检察员在庭审中充分举证质证,充分对抗,做到有证举在法庭,有理讲在法庭。
针对广东减假案件多,庭审多在监狱临时法庭开庭的问题,陈冰还透露,为进一步推动司法公开向纵深发展,目前法院正积极筹建减刑假释专门数字化法庭建设,努力实行庭审同步录音录像。广东高院正在协调刑罚执行机关、检察机关共同推动网上协同办案平台建设,对服刑人员平时劳动表现情况和考核奖惩情况中的重要事项、重点环节,实行统一网上录入、信息共享、全程留痕,从制度和技术上争取监督无“盲点”,以公开倒逼公正。(完)
相关链接: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