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疯涨十连阳 “中国大叔”成主力
专家提醒:昨创多个历史纪录 短期注意回调风险
金证券记者 管伟
昨日,两市大幅震荡,沪指盘中突破3700点,再度刷新近7年新高,随后出现跳水,最高跌幅2.3%,上演百点巨震后走出V形走势,收出十连阳,创近23年最长连涨纪录。两市成交额连续6日破万亿,昨日还创下1.4万亿的历史纪录。截至收盘,沪指涨0.10%报3691.41点,深成指涨0.16%报12801.20点。
“疯牛”引来无数追捧者。来自中登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周(3月16日至3月20日)新增A股账户数为113.85万,环比大增57.95%,创近八年新高,参与交易的A股账户增幅创下历史新高。《金证券》记者了解到,面对A股气势如虹的上涨,机构、散户的态度各不相同。有投资者解读数据称,“这是散户跑步进场,专业机构散步进场,大小非则边走边撤”。而据机构人士透露,此次跑步入场的主力竟然是“中国大叔”。
新增开户数破近8年纪录
不断上涨的股指吸引众多股民。
来自中登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周(3月16日至3月20日),A股新增开户数为113.85万,较前一周的72.08万环比增加58.09%,刷新2007年6月1日当周以来的新高,此前的高点为159.33万;同时,上周参与交易的A股账户数环比增加至3115.97万,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新高。截至3月20日,沪深共有A股账户1.87亿,其中有效账户1.48亿。
不断上涨的行情使得股民的交易频率大增。网上有一位股民甚至晒出了一家券商在自助交易机前贴的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近期行情走势较好,自助交易机使用率较高,请您不要过长占用。”
“以前证券公司里冷冷清清,一天说不上几句话,现在每天办业务办得嗓子都哑了。”一位券商客服人士向《金证券》记者透露说,现在,公司还给每位客服发放“润喉糖”。
高频率的交易,推高了两市的交易额。公开数据显示,两市成交额已经连续6天破万亿,昨天更是创下了1.4万亿的历史纪录。
一家券商交易部人士向《金证券》记者透露,如今的交易量与去年相比,有近30倍的增长。
“中国大叔”成扫货主力
在散户跑步进场的时候,专业的机构却显得谨慎。海通证券统计数据显示,现阶段的增量资金主要是个人投资者中的大户、超级大户,代表中小投资者的“大妈”才开始慢慢入场。
面对如此行情,上海某大型券商营业部总经理透露说,昨天的股市已经彻底“疯了”。他感慨:“前几天有温州炒房团将几个亿的资金腾挪进了股市。这些炒房团根本不懂估值,也不看逻辑,进场就买,资金直奔券商扫货。” 该人士表示,以前,市民喜欢炒房子,而现在房市低迷,这部分巨额资金都渐渐进入股市,金额难以统计。
他感叹,“现在进场扫货的都是‘中国大叔’,等到‘中国大妈’进场了,股市就热闹了。”
天量成交后可能短暂调整
对于昨天的成交天量和百点巨震,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曹剑认为,短短的几个交易日指数涨幅超过10%,个股涨幅超过50%的很多,短期内由于获利比较丰厚,有短暂回吐要求。
兴业证券认为,牛市中,技术压力位或者短期涨幅过大导致的震荡,只会影响行情节奏,不会改变趋势。本轮牛市是经济新常态下,改革和无风险收益率下行驱动的估值提升行情,只要这两个变量不发生变化,行情就不会轻易终结。历史上终结牛市只有两种情况,一是货币环境重新变紧,二是市场整体估值偏高,当前都远未进入风险区域,因此指数涨到哪都有可能,若短期大涨后有震荡,应积极利用。
曹剑表示,没有只涨不跌的牛市,近期大盘不断上涨,已积聚很大风险,他建议投资者对前期涨幅较大的个股适当落袋为安,对于近期未涨的个股积极吸纳。
>>>延伸
行情走牛 基金理财成居民首选
一年近千万基民跑步入场
金证券记者 管伟
股市行情好转,基金又成为市民理财的“香饽饽”。据近期央行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居民偏爱的投资方式中,基金理财以33.8%的比例位居第一。而去年同期,银行理财产品和债券是居民理财的首选。
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16日至3月20日一周内,有600896户新增基金开户数。截至目前,国内基民的数量已经达到5533.77万户。
《金证券》记者对比数据发现,2014年3月17日至2014年3月21日当周,仅117162户新增基金开户数。当时,国内基民的总数量为4559.88万户。
也就是说,一年之内,国内基民的数量增加了973.89万户。
与行情低迷时固定收益类基金大行其道相反,目前在售的新基金中,绝大多数为股票型基金。《金证券》记者注意到,目前在售的新基金数量为33只,仅一只债券型基金发行,其余32只基金均为权益类基金。
“权益类基金发行有利于股市。”一基金行业人士在接受《金证券》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按权益类基金95%进入股市的比例,目前权益类基金85%的仓位计算,那么,也就意味着有85%的资金借道基金进入股市。
相关链接:
温州炒房团弃房跑路 有炒房夫妻裸身跳楼自杀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