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将张云逸
1939年5月,张云逸等在新四军第4支队
他是新中国十位开国大将中资历最长者,参加过广州黄花岗起义;他是授衔时年龄最长者,63岁;他是工资级别最高者,是唯一拿着元帅级别工资的共和国大将。
从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到红军长征,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建立,中国近代史上每一个阶段,都有他执着奋斗的身影。这位传奇将军在徽州的青山绿水间留下了许多故事……他就是张云逸。
少年立志解放人民
张云逸出生于文昌县头苑区造福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08年春,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小学。当时,正值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期,他同进步学生一起暗中传阅革命书刊,抨击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成长为一个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安危的青年爱国者。1909年10月,他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从此便将这一生与中国的革命紧紧联系在一起。
张云逸怀抱解放人民的理想于1926年加入共产党。他由一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转变为自觉的共产主义战士,投身解放劳苦人民中,无论环境多么险恶,斗争多么残酷,道路多么曲折,都对党忠贞不渝,鞠躬尽瘁。1929年他与邓小平共同领导了百色起义,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创建工农红军第七军并任军长。他身为军长,却与士兵同薪饷、同衣食,同甘共苦。每到宿营地,他必先到炊事班帮厨,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老伙头军”。后奉命率部北上,在强敌围追下,且战且走,伤亡严重。为保留革命火种,张云逸传令:“什么东西都可以丢掉,就是不能丢掉伤员!”命令下达后,全军动容,愈发奋勇,最终行程千里,历时半年,胜利抵达中央苏区。
烽火梁园坚决抗日
1939年时任新四军参谋长的张云逸从皖南军部去往江北,首先到达立煌,和当时安徽省主席廖磊谈判解决江北新四军部队的编制、作战、军费等问题。随后,张云逸前往梁园的八团驻地。
张云逸将军为人正直,态度和蔼。据当时的战地服务团成员,后任海军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的胡士平回忆道:“张参谋长经常在宿营或行军休息时来看望我们,和我们聊聊家常,没有架子,非常普通随便。”
同年2月18日除夕,张云逸率第四支队战地服务团到肥东梁园八团驻地,在八团连以上干部会议上传达了中央和军部关于“迅速东进,积极作战”的指示,以及准备以八团为基础组建五支队等相关问题。
次日,日军千余人分两路夹击,偷袭梁园。接到情报后,张参谋长沉着指挥,命令八团团长率领部队迎战合肥方向进犯之敌。这股日军沿途横行无忌,奸掳焚杀,但是很快被八团打得抱头鼠窜。八团参谋长赵启民率部队在桥头集东山口阻击巢县来敌。敌人轻重武器齐发,一时间炮火连天,地动山摇。我军死死守住阵地,双方激战一整天,我军凭借顽强意志击退来犯日军,最终歼敌140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此战在合肥群众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一致称赞新四军是真正的抗日队伍。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新四军江北部队领导的指示,打开皖东地区的抗战局面,1939年5月中旬,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在庐江东汤池成立,同时成立江北指挥部前委,张云逸担任江北指挥部指挥兼前委书记。6月下旬,江北指挥部对所属部队进行整编,将第四支队分编为第四、第五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创建了以半塔集、藉塘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完成了新四军向皖中、皖东战略展开的任务。
原淮南抗日游击纵队纵队长郑抱喜经张云逸等人介绍,194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郑抱喜被任命为新四军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司令。是年11月,郑抱喜率领武装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多次击退日军进攻。在11月大桥一战中,歼灭日军1100余人,受到陈毅代军长专电嘉奖。此次战斗,使皖东津浦路西地区抗日游击战争不断扩大。
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后,江北指挥部所辖的第四、第五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及地方武装,奉命组建为新四军第二师,张云逸任副军长兼二师师长。1941、1942年期间,津浦路东地区的日、伪军加紧了对根据地的蚕食、“扫荡”,二师和淮南军民进行激烈艰苦的作战。在路东地区,二师四旅、五旅部队于1941年4月发起了天(长)仪(征)反蚕食作战,毙、伤敌人200余人,击毁汽车三辆。其中二师四旅十二团在金牛山地区迎头痛击来袭之敌,四旅十一团在来安张山集、屯仓一带打退敌人进攻,四旅十团在盱眙县车棚击溃前来“扫荡”的日、伪军。经过此次战斗,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张云逸将军及叶挺将军领导下的新四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由1万多人发展到31万多人,民兵发展到近百万人;建立了横跨苏、浙、皖、沪、豫、鄂六省市的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面积达25万多平米,人口达3400多万;先后对日伪作战24000多次,粉碎了40多万日伪军的“扫荡”,毙、伤、俘获日伪军44万多人,占全国歼敌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有力地支持了全国的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战绩彪炳显赫。
1955年张云逸被授予大将军衔。毛泽东盛赞 “数十年如一日奋斗不息,是模范的共产党员”的张云逸将军,于1974年11月19日走完了他这充满传奇的一生。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