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私人定制》里有这样一幕,郑凯、白百合所饰角色在一墓碑前痛哭流涕、伤心不已,本以为是一个孝子孝孙剧情,但镜头反转,搞笑的一幕出现了:原来他们是收钱替别人扫墓。随着清明节来临,有大型购物网站上出现了专门提供“代人扫墓”的店家,记者在上面打出“代人扫墓”搜索字样后,弹出提供上述服务的各地店家还真不少……(4月2日《城市晚报》)
冯小刚电影里“代人扫墓”的桥段,其实也并非是他的原创,因为这种现象社会上早就有了,而且近年来有逐渐升温的趋势,电影情节只不过是对现实的一种夸张演绎而已。只不过虽然现在关注和接受“代人扫墓”的人越来越多了,但围绕这种社会现象的争议却一直没有停止,很多人认为花钱请别人给自己已逝的亲人扫墓,是对亲情,也是对逝者的一种亵渎,更是对传统文化习俗的一种破坏。
客观而言,代人扫墓虽然不符合传统理念和习俗,但结合现实情况,尤其是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我们不能轻易否定它的现实意义。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请人“代为扫墓”者并不是自己能亲自去而不想去,而是想去但不能去,这是由客观原因决定的,我们理应多些宽容与理解。再者,如果请人“代为扫墓”者害怕担上亵渎的罪名而不敢这么做,而自己又回不去,那么干脆不扫墓算了,这难道比“代人扫墓”更好吗?
上面是从客观原因肯定了“代人扫墓”现象在现代社会的必要性,而部分网友和公众对于代人扫墓最大的质疑和争议,其实还是在于这种现象是不是对传统习俗,对清明文化的一种亵渎与破坏。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首先必须来看看以下这两个问题应该如何回答:一是任何传统节日的仪式、习俗,是不是都是几千年一成不变的?二是“代人扫墓”有没有改变和破坏清明节的传统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核。
笔者认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任何传统节日的仪式和习俗,实际上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而发展与变革的,整体趋势是删繁就简。所以我们现在过清明节的习俗,未必就不是几百几千年前古人过清明节的习俗,实际上那时候的清明节,仪式上要比现在更隆重,更复杂,那么“代人扫墓”,也不过是传统习俗的一种延伸而已。
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核是祭奠先人,寄托哀思,“代人扫墓”看上去是由别人代替自己扫墓,但真正在背后起主导作用的,其实还是委托人,比如祭祀需要哪些祭品,需要什么样的规模,祭文如何写,都是委托人来决定的。这就是说“代人扫墓”并没有改变祭奠先人、寄托哀思的精神内涵,只不过是通过一种新的方式来完成这样的文化传承而已,最多算是一种移风易俗,而既非颠覆,也非亵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