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将至,网上出现不少提供“代人扫墓祭祖”的商家,服务甚至可以给客人现场“直播”祭拜过程,收费从百元到万元不等。昨天,北京晨报记者发现,网上提供此服务的商家不少,但少有人下单。同时,这一服务引起市民热议,有些人认为此做法漠视了扫墓的意义。著名民俗学家赵书表示,代替扫墓不能全否定,但最好市民亲自扫墓表示心意。(2015年3月28日北京晨报)
又值一年清明至,遥寄相思与亡灵。清明的风带来枝头的点点新绿,携来初绽繁花的阵阵芬芳,送来阳春的和煦与妩媚,更引起了妩媚对往昔的追忆,对亡灵的缅怀。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缅怀逝者的方式也变得快餐化,近几年,时至清明,代扫墓祭拜的商家便打着各式各样的服务出来招揽生意。车轮速的生活节奏让很多人对此类快餐式的服务蠢蠢欲动,这样的情况让笔者害怕随着这类服务的层出不穷,人们会接收并选择,那样我们的民俗文化将变得名存实亡。
清明节,又称鬼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在笔者,每年都会随长辈祭祀先祖,在坟前供放食物,焚化纸钱,修葺坟冢,植上新树,叩拜祈福,还会坐在亲近的先人坟前倾诉聊天。然而,社会的发展,更多的人远离家乡四处漂泊或是为生活而马不停蹄,让我们在这样的节日无法亲自祭拜,从而衍生了更多类似于“代祭扫”的快餐服务。
笔者认为,创新是一种精神,这样的快餐服务的衍生我们也无可厚非,但担心的是长此以往民俗文化将焉不复存。因此在我们还怀有一颗仁孝之心时,何不亲自前往叩拜,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多留些民俗文化的原貌呢?让我们还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情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