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辉映太行美
“红旗渠精神在林州半个世纪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精神立市、工业强市、和谐兴市已经成为我们的行动和实践。”林州市委书记郑中华这样说。
如今的林州,曾是靠天吃饭的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农业,坡地经济,沼气建设及循环农业建设蓬勃发展。在大型地下隧道式沼气工程上取得的“林州模式”,建立了多个农业现代园区。坐落于林州东北部的国家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红旗渠电器、林丰铝电、中农颖泰等一批企业展现着林州工业的发展,林州产业集聚区被列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入围“全省十强产业集聚区”。
以“红旗渠号”冠名的高速列车开通,让林州由交通末梢到三省通衢,带来了林州旅游业的发展。2014年林州共接待游客527.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3亿元,接待海外游客10万人次。
林州人的强项水利工程更是锦上添花,近年完成渠道改造1475公里,完成新建和治漏库塘351座,新打旱井水窖9300眼,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40平方公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完成30座。完成了四水厂建设任务,解决了21.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50年来,林州市工业企业数由54家增至1535家,增长30倍;工业总产值由1486万元增至1123.1亿元,增长352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4元增至13942元,增长257.2倍;地方财政收入由566万元增至21.4亿元,增长378倍;居民储蓄由543万元增至289.2亿元,增长5324倍;农业总产值由5366万元增至41.3亿元,增长18.4倍。
凝聚筑梦正能量
2015年4月5日,是红旗渠总干渠竣工通水50周年纪念日。半个世纪之前,河南林州人民凭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在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削山拓路、临壑架桥,苦战十个春秋,建成了一条“人间天河”,有效地解决了林州的饮水灌溉问题。改写了这方水土的历史,留下了一个时代的奇迹。
绝壁上的“人间天河”从20世纪一路流淌到今天,红旗渠的精神也滋养了一代中国人。这个人间传奇,不但体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豪情壮志,而且展示了当代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但在社会主义艰辛探索时期为各领域作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示范,也为今天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重大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了巨大的正能量。
红旗渠传承了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是党带领人民从苦难走向辉煌的重要精神力量。今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红旗渠精神更要成为砥砺奋进、开拓进取的一个标杆、一面镜子,引导各行业、各领域谋实事求实效、发奋图强,适应经济新常态、自觉担当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任务。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红旗渠精神应该成为我们破除陈规陋习、体制弊端,涉险滩、破藩篱、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推力。
红旗渠凸显了群众意识、宗旨意识。修建红旗渠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林州人民祖祖辈辈期盼的吃水问题;修建红旗渠的过程,是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生动写照。红旗渠始终在提醒着今天的党员干部:只有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持久而成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红旗渠精神诞生50年来,不断与时俱进,彰显时代价值,已成为我们整个社会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上,它必将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拓展和提升,为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