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一群与“死亡”接触最多的人,人生谢幕、生命脆折,他们在生死之间奔跑,在职责中守护——守护落幕人生最后的尊严。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探秘与死亡接触最多的人 遗体化妆师:妆容尽可能自然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5-04-05 08:40

  他们是一群与“死亡”接触最多的人,人生谢幕、生命脆折,他们在生死之间奔跑,在职责中守护——守护落幕人生最后的尊严。

  这个清明节,听听这样一群人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告诉我们生命的脆弱和重量。

  清明——这个特殊的日子,以一种仪式的方式,将生与死,缅怀与思念,哀伤与感慨串联在一起,这一天,人的生生死死都在寂静哀伤中缠绵,包含着人类对命运、历史的感伤,远甚于一切尘世喧嚣,寂静悠远。

  120急救中心医生:

  直击生死一瞬间

  “平均每两天有3人在交通事故中逝去”

  海口市120急救中心有急救医生22名,他们每天都奔波在生死之间,有时从生到死仅需短短几分钟。30岁的陈春晓(化名)每天都在跟死神赛跑。有时候陈春晓会赢,有时候不会。每一个人对死亡的恐惧是强烈的,那种渴求帮助的眼神,令陈春晓无法忘记。

  “去接那些临产的,迎接一个新生命,你会觉得很高兴。”陈春晓说,但看到那些死于非命的人,她会很痛心。陈春晓记得,有一个年轻人,前晚去喝了酒,回家后倒在床上睡着了。父母没有在意,第二天早上去叫醒,却发现怎样撕心裂肺也无法把他叫起来。父母不甘心,叫来了救护车。尽管人已经没了,还是一次次央求医生进行抢救。

  死于醉梦时分,给生者留下的却是巨大的悲痛。

  陈春晓平均每天要出车七至八趟,有时,全部救治成功;有时,有三四趟要接触人的离世。在那些悲惨的车祸现场,陈春晓告诉自己的是必须保持镇定。有时,这边在救治伤者,那边闻讯赶来的母亲见到惨烈的现场,又晕倒了,需要救治。整个过程,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悲伤。

  “慢慢的会觉得,健康是最重要的。和健康相比,钱真的不算什么。”陈春晓说。

  海口市殡仪馆一共有15名遗体接运员,但古生(化名)自称经验最丰富。工作中,他的每次行动都在死神到来之后。生活中,他不善言谈。从业多年,已经记不清跟多少尸体打过交道。他有自己的“诀窍”,“干活,认真。干完,忘掉。”他不会让死亡的惨象、痛苦过多在心中停留。

  在各类死亡中,交通事故都相对惨烈。古生已经记不起这么多年来有多少次到高速路上去拉回事故中遇难的逝者,一对夫妻因超速撞上高速路护栏而死亡,事故现场亲人的悲痛,他至今难忘,也时刻提醒自己要注意交通安全。

  见过太多死亡后,古生逐渐变得沉默,他感慨:“人都是凡人,脆弱,害怕死亡,可每人都逃不掉。”

  命运无常,在这个900万人居住的海岛,死亡每天都在上演,甚至发生在早上出门跑步时。84岁的程方喜老人,早上在路上跑步,被一辆电动车意外撞倒,导致颅内出血。在医院呼吸机上坚持一天后,最终离去。

  2014年,仅海口市就发生涉及摩托车的道路交通事故1216起,27人因此死亡。

  “死神”的世界是无情的,有时候会连幼小的生命都不放过。3月29日,儋州那大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溺亡于松涛水库干渠,直到3天后,家长才找到孩子的遗体。

  就在2015年这短短的3个月间,散见于媒体的各类中小学生溺亡事件已达10起。

  在这个人口900万的海岛,平均每天约有127人死亡(按死亡率计算)。除疾病外,交通事故可以说是生命的头号杀手。2014年中,各类事故造成死亡652人,而在各类非常死亡中,道路交通伤害依然居于首位,每两天就有3个人死于交通事故。仅在2015年的1、2月里就有46人,死于此类事故。

  太平间冰柜照看员:

  每天紧盯冰柜制冷温度

  从不无故打开“惊扰”逝者

  无论死于何时、死于何地、死于何因,其中相当一部分尸体都会被运送到海口殡仪馆或三亚殡仪馆。在这里,度过他们的人生的最后一程。

  在海口,他们会被运送到海口殡仪馆一栋楼的地下室,即太平间。在这里进行冷冻,防止尸体腐败。

  太平间有两名管理人员,每人负责一天轮流看守。他们的工作简单,但重要。每天他们至少得去太平间两次,查看冰柜的温度,检查冰柜制冷设备运行情况。

  古月(化名)照看冰柜已经两年。每天遗体接运员从外面运回遗体,他就带领着前往太平间,为他们打开冰柜,将尸体冷冻好。

  要是在晚上,古月也不愿一个人下去。其实也不是因为怕,在他看来死亡很平常,只是“觉得气氛有些阴冷。

  每天上午9点左右,古月都会去往太平间查看设备运行情况。在偌大的太平间里,一共有92个“柜”,每个柜可以存放一具尸体。古月会一一查看冰柜面板上的指示灯,温度数字,以防意外。

  冰柜最担心的问题是断电或跳闸无法制冷,不及时发现会造成尸体腐败,是对死者的大不敬。古月的责任便是让这种事情不发生。

  古月很少打开冰柜,在他看来,无故打开冰柜也是对逝者的不敬,会惊扰到他们,因此他一般只看面板上的名牌。

  92个冰柜里面,有一半存放无名尸。派出所在发现尸体后,会打电话给殡仪馆。如果一般的流浪汉,找不到家属,在存放一个月无人认领后,他们将把信息反馈给派出所,派出所签字确认,3个月左右,尸体便将火化。

  每当看到逝者亲属顺利处理完整个事情,他就觉得踏实。“这也是一项高尚的工作,服务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葬礼司仪:

  看惯生死离别

  偶尔会情不自禁地哭

  海口市殡仪馆唯一的葬礼司仪阿龙,个子高、人瘦,曾经当过兵,站立的时候腰杆笔直。往那里一站,便有一分天然的肃穆。

  主持一场告别仪式,阿龙最看重的是气氛,“必须庄严、肃穆,要有一些悲痛,但是也尽量别哭,得压抑着。”

  阿龙也曾情不自禁地哭过,尤其是子女送别父母的葬礼。每每这种时刻,逝者的子女会讲述逝者生前的不易,如何含辛茹苦、省吃俭用照顾好这个家庭,可作为子女的自己却不在父母身边,没能好好照顾父母。阿龙会忍不住想起自己远在山东老家的父母,于是忍不住掉泪。

  气氛的营造主要表现在语气上。才开始学葬礼主持的时候,阿龙会在网上找些视频模仿,学习老前辈的主持方式。他发现,女性司仪在主持时为了效果,更多的会带着些哭腔。阿龙不喜欢,觉得太煽情。他喜欢感情的自然流露,“声音低沉一点,舒缓自然一点就行。不能太做作,做作反而让人反感。”

  气氛的营造还要依靠于告别厅的布置。一排排花朵怎么摆放、放多少,放在哪里,这些都有微妙的讲究。还有花圈上的挽联,泣挽、哀挽、痛挽、敬挽,每个词语的选择都得依照送挽联人的身份来定,不能乱写。

  3月31日上午,阿龙主持了一场骨灰告别仪式。逝者是一位工程师,在新疆去世火化后,回到海南做告别仪式。阿龙听到逝者女儿讲述生前如何照顾车祸后瘫痪的母亲,心里不禁感叹,从这里他似乎领悟到了一些人生的经验,“仿佛一个鲜活的故事,一个鲜活的悲剧故事,能够洗涤人的灵魂。”

  最忙的时候,一天就是五六个告别仪式,一下看五六场“悲剧”,让阿龙吃不消。有一次,一对母女因车祸去世,同时做告别仪式,这让阿龙沉浸在一种悲痛的情绪中,好几天没能缓过神来。阿龙的办法是“想”,“去消化内心这些感触,消化他们的人生故事,然后慢慢将这些哀伤的负能量消化掉,或者转化为正能量。”

  送别逝者告慰生者

  守护生命最后的尊严

  生与死,两个最具对抗性的字眼,谈论死亡时常被视为禁忌,却又是每一个人无法回避的存在。然而,直面死亡,才能了解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因此,那些亲身见证着死亡的人,对生命总会比其他人有着更多的感悟。这个清明节,我们去寻找,寻找那些与死亡近距离接触的人们,通过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去告诉我们生命的脆弱和重量。他们中很多人,为死者所做的,是许多家人不一定做得到的,他们每一次送走一个生命,都会在逝者身上留下细微的温暖。

  火化员与化妆师:

  遗体化妆尽可能自然

  看起来他们只是“睡着了”

  身兼遗体整容师、火化员的黄前(化名)从不告诉别人他的职业。对于80后的他来说,在这里“同样挣钱、吃饭、照顾媳妇儿”,但却不可告人。他担心,朋友会因此不跟他来往。

  黄前是湖北人,曾经在一家知名的通讯公司上班,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进入殡仪馆工作至今。

  现在,几乎每天他都要给3到4位逝者化妆,然后在征得逝者家属同意后将逝者推进火炉,直至烧成灰烬。

  化妆是个“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的活”,刚入行不久的黄前只负责“简单的活”。他会根据家属的要求,给死者打上粉底、画点腮红,让遗容看上去尽可能自然,要让逝者看起来“仿佛睡着了一般”。

  自然,是他们最大的追求。化妆过于浓艳被看做是对死者的不敬,而死者面目如果过度狰狞,则被看做是他们工作的不到位。

  黄前还做着火化的活,他说,火化并不是简单的“烧”,火化员得在旁边守着,每隔几分钟便要看看里面的情况。这些年下来,他已经很有经验,低头用眼睛的余光一瞟火苗,便能判断里面燃烧的情况。

  烧完之后,整理骨灰同样有讲究。最基本的是不能拿错,其次就是捡骨灰时必须从下往上捡,一点点装进骨灰盒,最后放上一个拳头大小的头骨。

  一了百了。黄前理解的死亡便是如此,但这也让他懂得了生活中什么最宝贵。“每天都很宝贵,陪着老婆,日子要慢慢过,好好过。”

  骨灰看管员:

  像尊重在世的人一样

  去尊重每一个骨灰盒

  每一盒骨灰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有的会被家属带回老家土葬;有的则会被送进墓园安葬;还有的则会被放进殡仪馆内的怀亲楼寄放。

  怀亲楼是一栋古色古香的建筑,楼里有几十个房间,里面有架子,一排排,共存放着5000多个骨灰盒。这些骨灰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最远的来自瑞士。

  负责管理的是关大姐和陈大姐。关大姐从事骨灰保管工作已经接近20年,从20多岁开始,整个青春都跟这些骨灰打交道。

  每年清明,是她们最忙的时候,家属会来到怀亲楼,凭一个骨灰存放单领取骨灰,然后拿出去祭拜。清明期间,整栋楼5000多个骨灰盒,有一大半需要这样“移动”,工作量巨大。这也是关大姐最担心的时候,“不能让别人领错了骨灰,更不能弄丢了骨灰。”有时候,也有人直接过来说要领取骨灰,关大姐不同意,可能导致拿错骨灰的任何细节,她都不会放过。如果对方吵闹,关大姐会压低声音说:“这里不适合吵闹,里面住了很多人。”

  听着这话,吵闹的对方自然会停下来,压低声音。

  关大姐当然不信里面真的“住了人”,但是关大姐总是怀着这样的心态去照看,“每一个骨灰盒都代表一位逝者,代表一个家庭。”

  关大姐像尊重在世的人一样去尊重每一个骨灰盒,平常没什么人来,她也经常进去查看,查看骨灰盒是否发潮、破损。

  在怀亲楼里,有200多盒骨灰常年无人祭奠,无人认领。这200多个骨灰盒主要是1960、1970年代留下来的。1996年,关大姐将这批骨灰从最早的殡仪馆骨灰存放间搬到了这里。这些骨灰盒,被整齐放在架子上,有的骨灰盒上还写了名字、贴了照片。但由于年代久远,几乎都布满了灰尘,破旧不堪。

  这是关大姐的一块心病,见到南国都市报记者,她说:“别的可以不写,这个你一定要写。说不定会有人会来找自己的亲人。这样我守着他们就有意义了。”


  墓地管理员:

  维修墓碑守护墓园

  服务先人的事是做好事

  位于颜春岭的安乐园是每一盒骨灰的最终去处,这里是死者的长眠之地。

  墓园管理人员吴鸽(化名)骑一辆电动车,行驶在墓园小道。两旁是整齐排列的墓,一个挨着一个,像是一个迷宫。墓园四周是围墙,和外面隔开,“你往哪里走,都会遇到一堵墙”。

  这个900多亩大的墓园,目前长眠着几万逝者。坟墓因价格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款式。不到3个平方的墓地,成为一个不可挽回的人生终点。

  来自河南的吴鸽在墓园工作已经16年。亡故者一个个被送来,墓碑一座座竖起。他和同事清扫墓园,为墓园除草,维修墓碑。一些扫墓人进墓园迷了路,找不到先人的墓。吴鸽耐心地为他们寻找。

  吴鸽的一些同事此刻正在给墓地除草。他的50多个同事中,有超过九成不是本地人。事实上,16年前,吴鸽来到海南便明显感受到了本地人对此的忌讳。在墓园工作16年来,除了到县城买东西,他很少与外面的人交往。

  “我们要乘坐三轮车回来,三轮车司机听说是要到颜春岭,埋死人的地方,宁愿不赚钱也不送。”吴鸽无奈地说。

  墓园的服务是24小时的,这意味着管理人员时常要深夜穿梭在墓群中间。很多人来这里工作,晚上辗转反侧睡不着,害怕又不敢说,最终往往选择辞职。

  吴鸽说自己没有怕过。“我不信那些。”吴鸽的理由是:“我们做的是服务先人的事情,是做好事,先人会保佑我们平安。”

  吴鸽的亲人现在都在老家,对他的这项工作表示理解。“这项工作总得有人来做吧。”吴鸽的手机不时响起。清明节的到来让吴鸽和同事们越发的忙碌了。

  祭奠者:

  清明给逝者“寄”物品

  祭奠一段历史一段记忆

  清明节,是怀念逝者、缅怀先辈的节日。这就像逝者的新年,活着的人为他们置办好年货,通过焚烧邮寄过去。海口大兴东路,是清明祭祀用品街。一家香行老板这样形容他的“年货”:“吃穿住行,任何东西都有。”

  在他的店里,有吃的糕点、香烟、鸡腿,也有汽车、别墅,还有桌子、椅子。衣服、帽子、鞋子,金银元宝数量巨大,销量也惊人,“全年就指着几个节日,其中清明节就是最大的节日了。”

  在海口市殡仪馆的祭拜台,人们从怀亲楼捧出骨灰在此祭拜。

  一对父母带着女儿来祭拜奶奶,母亲拿着买来的祭祀品开始焚烧。女儿拿起一盒“年糕”,有些惊讶:“奶奶还吃这个啊?”

  母亲告诉她,奶奶最喜欢吃的就是老家的年糕,参加渡海作战后留在了海南。女儿笑了,“原来奶奶也是个吃货。”说着,将年糕、衣服、鞋子一起放进了焚烧桶,然后虔诚磕头。

  旁边,两位专程从万宁兴隆华侨农场赶过来的老人提着三大包东西也开始了祭拜。他们先将骨灰盒放上,然后拿出饼干、热米饭、奶茶饮料、橘子、苹果,摆放在骨灰盒前。

  两位老人,阿公姓徐,阿婆姓梁。在老伴磕头的时候,徐阿公便拿出手机在一旁拍照,“一年就祭拜这一次,要拍照留念,还要拿给没能过来的亲戚们看。”

  祭拜的时候,徐阿公还烧了一件特殊的祭祀品:一个护照。徐阿公说,长眠于此的外婆是印尼华侨,烧个护照给她,让她也能出国。

  每一个经历过生死离别的人,都有着自己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母亲因病离开了12年的林小姐的感悟,也许就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年轻的时候,亲历生死亦是财富,看透死而懂如何生。今年是母亲离开的第12个年头,和母亲只相遇了24年,却给了一生的勇气。那就是,无论遇到什么都不轻言人生无趣、不轻言死,就是对生活永不气馁的热爱。因为现在的每一天,都是母亲眷恋而不可得的每一天,所以要过好。”

 

相关链接:

广州规定捐献遗体无需征得直系亲属同意
儋州一小学生溺亡水渠遗体3天后才找到
摄影师记录广西遗体化妆师的工作日常
德翼坠机现场找到数百块遗体残骸 无一遗体完整

 

相关链接:
德翼坠机现场找到数百块遗体残骸 无一遗体完整
摄影师记录广西遗体化妆师的工作日常
儋州一小学生溺亡水渠遗体3天后才找到
广州规定捐献遗体无需征得直系亲属同意
[来源:南国都市报] [作者:] [编辑:覃业伟]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