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故乡后再回到故乡
沐浴着乡邻的爱,1975年,邱良炳又被乡亲们保送到华南农业大学。
那一年,他真正地走出了村子。去上学的那一天,他背着行囊,村里堂叔阿婶阿婆都来为他送行,他记得,堂叔拉着他的手说:“好好读书,多学本领!”邱良炳点了点头,向乡亲们鞠了三个躬,眼里含着泪光。
他每一次回头,望到的都是村民们的目光。“那一刻我就想,无论未来怎么样,我都一定不会把家乡忘记。”邱良炳说,当他走出村子时,他就知道总有一天自己要“回来”。
毕业后的邱良炳被分配到了广东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
邱良炳回来了。那是在邱良炳离乡15年之后,他踏上了归途。然而,1990年,当他再次走进那片生养他的土壤,他发现一些疼爱自己的老人更老了,而村庄,依然贫困。
“我去拜访乡亲,去关心那些孩子。”邱良炳说,和乡亲聊天让他感到震惊,“全村400多人文盲竟占多数以上,穷得孩子没有书读,农村严重存在生产落后,技术人才缺乏。”
邱良炳把身上的钱都分给老人家和孩子,心事重重地离开村庄。
邱良炳觉得自己找到了村庄贫困的原因:封闭,落后,不重视教育……
村里的小学老师王廷坤因为文化水平较高,成为了邱良炳的一位返乡“助手”。王廷坤记得,有一天,邱良炳给他寄来了很多表格,让他帮忙统计村里的状况。“调查村里有多少地,有多少人,各种各样的表格。他说他想帮家里制定一些致富办法。”
王廷坤一开始将信将疑,但很快他发现邱良炳是真干。
“他把村民都召集起来,号召大家种植槟榔。”王廷坤说,当时村子里只有很少人在种槟榔,由于邱良炳是农业大学毕业的,大家都听他的。在村里的祠堂前,一个灯泡亮着,照着邱良炳和村民们的脸,“如果不是他的组织和号召,村里脱贫没这么快。”
也就是在这个祠堂的灯光前,几年之后,第一次奖学金下发。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