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9日电美国《侨报》8日刊文指出,清明假期,游客挖莫言旧居墙皮实际上是某些人的迷信行为,不仅对莫言旧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也反映了中国一些人做事都“只剩下一个空名和假样,就为了不认真的缘故。”
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大陆清明三天假期,莫言旧居接待的游客超过千人。游客中既有单纯去参观沾“文气”的,也不乏“抠墙皮、挖砖块”的。“这墙角的砖头被人挖走了,墙皮被抠掉一块,他们说是带回去,把土撒到家里沾沾‘文气’。”莫言二嫂葛金芳说。从去年的“拔萝卜”到现在的“抠墙皮、挖砖块”,持续的人流对莫言旧居也造成了一定程度损害。
说起中国房子上值钱的物件,历来不过秦砖、汉瓦。但今年,这一说法怕是要变了,因为又加了“莫言墙皮”!这“莫言墙皮”,显然要比秦砖、汉瓦的文化气质高些,除了有“文气”,毕竟还沾了“洋钱气”,堪称被洋先贤诺贝尔老先生“开过光”。所以呢,这沾了“洋钱气”的砖头,在今天就显得弥足珍贵了。难怪会有那么多人趁着莫言老家还未成为文物保护区,赶紧过来“揩点油”——错了,应该是“揩点泥”。
只是,这秦砖、汉瓦、“莫言墙皮”真的能成为千古美谈吗?依笔者看够呛,因为这“莫言墙皮”实在是太易碎了。泥墙也好,石墙也罢,易碎的原因并非因为墙皮的材质,而在于是否做事认真,虔诚且敬畏。
表面上看,人们抠墙皮、挖砖头是为了“沾文气”。可如今“一般的文章养不活人”的道理谁都清楚,谁愿意沾“穷酸书生气”?于是,抠墙皮本来的目的不言而喻,是想靠捷径升官、发财——“莫言一个码字的都可以得外国巨额奖金,那我们为何不可呢?”归根到底,像以前的秀才一样,借拜孔圣人之名求皇帝垂青开恩。“莫言墙皮”,就神化为各地都有的状元桥之类的物件。说白了,就是戴着文化面具的封建迷信而已。
不过,迷信也有说道。鲁迅在《<如此广州>读后感》里提到“迷信”时说:“其实,中国人谁没有迷信,只是那迷信迷得没出息了,所以别人倒不注意。”这抠人家墙皮、挖人家墙砖的行径和迷信,倒是真像那“迷信得没出息”的。古时书生拜完孔夫子,还晓得回去继续寒窗苦读,没见人家把孔夫子的家庙给拆了。所以,这“莫言墙皮”迷信也不见得多虔诚,虔诚的迷信多少还有些敬畏心。也难怪鲁迅会说,“中国有许多事情都只剩下一个空名和假样,就为了不认真的缘故。”
不认真的迷信,能有什么结果?古人拜孔子、喝状元红、吃“过桥米线”,好歹每年还有中壮元的,也有不少获得了殿试资格。所以,那种迷信许久不曾废掉。而今天呢,抠块“莫言墙皮”,无论如何也是中不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升官发财也是白日做梦、难上青天。时间久了,人们该埋怨这莫言了:“你家的‘莫言墙皮’也不灵验啊!”慢慢的,口水一多,这原本神圣的“莫言墙皮”自然就会碎掉。(姜伯静)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