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可以是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商贸,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政务等等,简单说就是一切传统形态的东西都可以与互联网进行互联。
为何是互联网+?这不是一种跟风潮,而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必须意识到,在信息技术革命的今天,谁抢占了先机,谁就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与话语权。这种新的竞争比其前面数次工业革命都要彻底而残酷,因为,它覆盖的是整个经济与社会。中国进入互联网已20年,利用互联网+的契机来一次赶超,既具备能力,也是一种责任。
按照马化腾的理解,“互联网+”应该先建好基础设施,包括:网络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和标准接口的基础设施。这是来自专业人士对于互联网+计划的硬件思考。硬件当然是重要基础。但一切人类实践都首先基于观念的转变,只有祛除观念障碍与误区,受到正确的理念牵引,互联网+才能事半功倍,达到理想的彼岸。
正如农业时代、工业时代都有其所对应的时代精神,互联网+时代,同样需要对于互联网精神的弘扬与实践。什么是互联网精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或许并不陌生: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但在真正将之融入革新、融入互联网+的实践中,它仍有待加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这种结合,当然不只是简单的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而更需要植入互联网观念,对制造业进行换代升级的改造。我们常说落后就要挨打,而在现代,落后就意味着被淘汰。且这种落后是不可能靠任何“保护”来免于被淘汰的命运,而只能靠创新的胜利来获得竞争的优势。比如传统制造业,那种垄断、封闭的形态,轻技术附加值而靠拼规模、拼资源的时代,必将一去不复返。制造业必将要在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中,靠技术来提升品质与竞争力,方能赢得更大的天地。
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它通过信息技术连接,消解了以往各个领域的不必要的“墙”与封闭之门,让市场中的每个主体,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能参与到平等的竞争与服务中来。也只有在这种平等之上,才有真正的协作与分享。市场经济就是一个充分精细化分工的经济,每个链条之间若不能进行充分的协作与信息共享,受损的必将是整体的市场发育程度与“蛋糕规模”。而在相关改革上,若不能借此打通利益壁垒,还是呈现出条块化与僵持局面,显然改革的推行就将事倍功半甚至寸步难行。
1994年,中国开始接入国际互联网,从此整个经济格局、产业版图乃至整个社会都出现截然不同的新气象。在20年之后,我们再度走向互联网+,这是一种基于历史之上的必然选择与新出发。它是一种行动的选择,更是一场观念上的深化与革命。它意味着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重要性。互联网+会有着各种各样的实践形态,但要想成功,就必须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才能实至名归。
互联网+开启一种新时代的全新“创业”模式,整个社会也迎来一场互联网价值理念的输送与植入。无论是改革,打造工业4.0版,还是助推经济新发展,互联网精神都堪称是润滑剂与新指南。事实上,我们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与成绩的取得,与互联网所代表的开放精神其实是深度契合的。它的生命力与成功,在过去已被证明并让我们受益,在未来,它必将庇佑我们找寻到下一个发展的新风口。
马云说,我们希望培养未来真正开放、透明、分享责任的那些既得利益者。坚持互联网精神下的互联网+计划,必将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既得利益者。
相关链接:
中介大战转向新战场 纷纷加码互联网金融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