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是天真轻信还是无奈一搏?
近年来我省西南部地区骗婚案频发,折射出农村贫困大龄男青年结婚难易被骗等问题
昌江和东方的这几起骗婚案,并非孤例。
2012年8月,儋州市大城镇,一名30多岁的男子被骗8000元彩礼;同年8月,42岁的屯昌县西昌镇土龙村残疾男子遭遇骗婚;在海口,曾发生4名男子被两名女子合伙骗婚,损失32万元;2014年,三亚3名男子也遭遇骗婚……
骗婚案件频发所折射的现实问题是,家境贫困的高龄农村“剩男”结婚难,为骗婚案件提供了空间。
骗局特点
利用“拜公”“办酒”
卸下对方最后防线
“这些找对象的人是有防备的,一说到钱,往往就防备了,但对方设计的圈套也是环环相扣的。”昌江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张其才分析,诈骗团伙往往先安排短暂见面,用容貌吸引对方,然后通过网络聊天取得对方信任,并表达愿意和男方交往,钓男方上钩。当男方认为这桩婚姻将成时,再用“拜公”、“办酒”击垮男方最后的防线。
“媒婆利用了风俗,一般而言,拜公了就相当于是结婚了,类似拜堂了。”张其才说,这时,男方往往以为事成了,放松了警惕,犯罪嫌疑人再找借口离开。而在去年三亚发生的3人被骗婚的案件中,和“拜公”这一环节安排相似的是“办酒席”,3名被骗者与女方办了酒席,女方取得礼金等后,男方的警惕性降低,当发现被骗时,女方已经不知所踪。
多起骗婚案件中相似的是,骗婚人员在骗得礼金等钱财之后,会用“亲人出车祸”、“需要去拿身份证”、“去借点钱来办酒”等借口一边拖延,一边迅速失踪,失去联系。
“家庭地址”和“亲人”往往是虚假的。“他们认为洪阿公这种年纪老又残疾的,能逃避法律的制裁。”张其才说,事发之后,洪阿公一口咬定不知情,这些被骗者往往也拿这名阿公没办法。此前发生的另一起骗婚案中,女方带男方回的家是临时租来的。
身份也往往是虚假的。有时候,诈骗者会刻意托词忘了带身份证等,用假名行骗;也有一些案例是女方办了假身份证,受骗人待发现被骗去查身份证才发现是假的。
“虚假身份是他们进行诈骗的外衣。”张其才说。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