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退役的中国跨栏飞人刘翔,如今成了华东师范大学攻读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博士研究生。两周前,孙杨也被爆出即将被苏州大学研究生院免试录取。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体育总局推动退役运动员免试进高校的政策,宗旨是提升运动员退役后进入社会求职工作的竞争力。但越来越多的未退役冠军涌入高校,却又没有时间坐进课堂,让政策变味成对于冠军的文凭奖励。这样拿到文凭的运动员,是否就有了相应的学术能力,也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冠军换文凭的明规则
刘翔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是他以大学生的身份拿到的。一个个冠军为他带来荣誉,还带来了本科到硕士的文凭。刘翔不是特例,翻看中国冠军级运动员的学历一栏,都是“本科”、“硕士”。拿冠军换文凭,是目前体育界激励运动员进步的明规则。
冠军待遇源自国家体育总局2003年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该文件第七条规定,获得全国体育比赛前三名、亚洲体育比赛前六名、世界体育比赛前八名和获得球类集体项目运动健将、田径项目运动健将、武术项目武英级和其他项目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的运动员,可以免试进入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学习。
北京社科院体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金汕对此评价道,“不上课、不考试就让运动员进大学,这种奖励制度对他们来说究竟是否合适,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这些问题都值得相关部门深思。”
送课上门的潜规则
初衷良好的明规则,在实际操作阶段遇到了现实问题。比如刘翔训练比赛任务繁重,不能按时按量在校学习,一个送课上门的潜规则就此诞生,冠军们的文凭含金量也受到质疑。
2004年仍在就读本科的刘翔在雅典夺取奥运冠军,2005年开始,刘翔获硕博连读资格,研究方向是体育人文社会学,导师是华东师大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季浏以及由8名教授组成的导师团,课程包括管理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管理心理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社会心理学、运动训练学和运动生理学等。
院长导师季浏当年希望让刘翔5年拿到博士。他为刘翔准备的硕士阶段的课程集中安排在训练间歇、晚上和节假日,由老师定期到莘庄训练基地为刘翔“开小灶”。
同一时间在北京体育大学,几十名奥运冠军开始了他们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一个月后有媒体爆出“首堂课只有三人上课”。即使老师们已经将就着运动员的时间安排了课程,运动员上课的兴趣仍然不高。
宽进严出的“黑”规则
时隔10年后,昨天亮相华东师大体育与健康学院的刘翔手里捏着入学通知书。谈到自己的研究方向时,刘翔说,希望好好学习英语,“像邓亚萍那样。”
“很开心,终于能成为一名学生了。”刘翔说,他选择的专业是体育人文社会学,“毕竟我是一名运动员,体育是我的本行,也比较熟悉,以后还是想往这个方面发展。我会尽量配合老师,好久没读书了,需要努力找回原来的感觉。”
对于未来,刘翔很乐观。但此前的送课上门,没能帮助刘翔如期于2010年毕业。有一个可能性,是刘翔拿不到博士学位。事实上体育总局的政策允许奥运冠军挑选心仪的学校,却没法保证他们就能顺利毕业。最近一些名校对运动员提出了宽进严出的毕业标准。2010年主管“冠军班”的北体大副校长池建说,“这些年我们研究生院冠军班一共招收了201名学生,有队员,有教练,到今年一共有40人获得了学位,有些获得学位的同学甚至已经在校学了5年。从入学第一天我就告诉他们,这不是混文凭的地方。”
政策允许冠军本科、硕博随便挑,但政策不保证他们毕业,更不保证成材。一位“冠军班”的学员曾透露,“研究生这个门槛对于我们来说太高了,就连上公共基础课都听不懂,别说专业课了。”当问到他“知道上课跟不上,当初怎么还选研究生上”时,他说,“本科、研究生都能选,那谁还选上本科?”
视点
都来学学邓亚萍
如同刘翔的退役,他的博士之路再次引发网络吐槽。“刘翔硕士毕业了?他有毕业论文吗?他英语过了6级吗?计算机过了2级吗?哪个导师通过的,答辩录像呢?”
学术界曾发布过一份《中国奥运冠军调查报告》,自1984年至2008年,我国奥运冠军中本、专科以上学历者约占总数的81.95%,硕士以上学历约占28%。冠军已成为了运动员跻身高校乃至名校的敲门砖。
说到刘翔羡慕的邓亚萍,至少她的文凭是历经11年求学拿到的。1997年退役后她从清华大学英文系的本科生念到诺丁汉大学硕士,最后拿到剑桥大学的经济学博士。从认不全26个字母到独立用英文完成博士论文,邓亚萍说她自己在读书过程中吃的苦并不比当运动员时少。
相比邓亚萍,政策规定冠军运动员不需参加高考而免试就读本科甚至研究生课程,是把冠军逼到能力达不到的尴尬境地。曾任教北体大的学者卢元镇表示:“我教过一个冠军,连语言表达能力都不过关,那么让他到大学里面来学什么?他需要的是基础教育,不是高等教育,因此有些学校在招进明星运动员以后也后悔,为了维护教学秩序也有劝冠军退学的情况出现,所以如果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奉劝那些高校和明星运动员都不要着急走这条路。” 文/本报记者褚鹏
专家说法
易剑东:退役后回校园不具推广意义
刘翔在退役以后来到华东师大攻读博士学位,这个事情再度引发了人们对于运动员退役后到校园读书是否能够获得真才实学、他们的学位含金量有多高等话题的讨论。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著名体育人文社会学学者易剑东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仅对刘翔个体,这次回到学校深造,对于刘翔在退役后的转型有着很多积极意义;但对于运动员在退役后到大学里读书这条道路,他仍然认为即便有个别运动员曾经通过这种方式取得过成功,但不具备普遍推广意义。
易剑东首先认为,刘翔无论日后是担任官员或是管理者,抑或是教练,在转型的过程中,他选择通过在校园学习这条路径,对于日后规划与完成相关知识的积累,无疑是有好处的。“在院校里学习与生活,对于发掘一个人的能力、兴趣,发掘他可能的发展方向,是有好处与积极意义的。”易剑东说。
易剑东表示,刘翔在退役后选择重回校园读书属于正常现象,毕竟在这些年中中国体育有不少运动员都在走这条道路,部分院校也为了能给予这些退役运动员提供学习机会或特殊政策,有的是延长毕业时间,有的是专门为这个群体开设了班级,像是北京体育大学的“冠军班”。
相比较运动员一边读书一边训练的情况,在退役后重回校园,他们的学习动机更纯一些,目标也更加明确,有部分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取得了成功,但本质上讲在30岁左右学习某些东西,无疑是错过了最佳的“学习窗口”,“这会因为不同领域与不同方面的知识有所不同。”易剑东强调,“像是学外语就非常困难,虽然有邓亚萍成功的例子,但毕竟这还是个别情况,但像是学体育管理,就相对容易上手,因为你可以借鉴之前做运动员时的一些经验与体验。”
易剑东最后强调,“很多知识必须在年轻时就得学,一旦错过这些学习的时间窗口是无法挽回的,也是不可逆的,只有少数领域、少数天才是例外,所以我觉得运动员在退役后重回学校,不具有普遍推广意义。”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