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旅游商品企业协会会长余从武为获得一等奖的企业颁奖
海口网4月22日消息(海口晚报全媒体记者 钟元韬 通讯员吴婷婷)近年来,琼中县委县政府在保护传承黎苗特色文化方面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加快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大舞台”建设工程,逐步打响了“三月三”民族文化品牌。
琼中旅游商品有“特色”
绿橙、野生蜂蜜和灵芝、牛大力、铁皮石斛、黎锦苗绣、三色饭……越来越多的琼中特色产品变身为市民和游客喜爱的旅游商品,来琼中旅游的人们总会问哪里可以购买这些旅游商品,一些具有特色的土特产也成为大家争相购买的旅游商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钟祥宥说:“琼中历届三月三活动都有“三月三”黎苗特色商品一条街,这也是不少游客喜欢逛的地方。随着琼中旅游的发展吸引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发现有很多很好的产品深受大家喜爱。”
作为2015年海南琼中“三月三”黎苗文化旅游节的系列活动之一,“奔格内”黎苗乡村风情展于4月19日至21日在三月三广场外场盛展亮相,让市民和游客尽享琼中黎苗风情。本次风情展共分美食、旅游商品和土特产三大类产品,60多个展位,共158个商品参展。风情展现场,什寒山珍、琼中野鸭蛋、云间铁皮石斛、琼中野灵芝、黎苗三色饭、鱼茶、竹筒饭、糯米酒、黄蜡石、沉香链等各式各样的特色小吃和绚丽多彩的传统民间手工艺深受观众的喜好。
海南省艺术设计协会副会长、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林长武教授表示,琼中地属山区又是自然生态乡,这里的旅游产品具有原汁原味的“琼中特色”,地方土特产如三色饭、黎锦、牛大力等都是很好的旅游商品。海南留客传奇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兴光也表示,琼中的竹筒、三色饭、蜂蜜、南药等都是很好的旅游商品。
琼中评选特色旅游商品
为了促进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旅游商品开发和市场繁荣,由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海南省旅游商品企业协会承办,海南省旅游商品研发与促进工作委员会协办的2015年海南省琼中“三月三”黎苗文化旅游节特色旅游商品评选大赛于4月20日下午在琼中三月三文化广场举行。
大赛活动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业界代表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琼中县旅游商品企业进行评审和投票,本次参赛的商品范围是具有海南文化和琼中特色的旅游商品中的精品,并且是已在市场上销售的实物类商品。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其中,什寒山珍系列荣获一等奖,琼中南药(新伟药材)、祥和黎锦合作社等荣获二等奖,琼中飞瀑山咖啡、黎家服饰、琼中旅游总公司土特产品系列获得三等奖。随后,评审委员会代表给获得奖项的企业颁发获奖证书。
海南省旅游商品企业协会会长余从武表示,琼中作为海南省首个县级旅游商品评选活动的主办单位,作为行业协会与琼中县旅游委共同举办此次活动,目的是为了挖掘推广海南各市县的本土优质旅游产品的重要举措,下一步要在其他市县做旅游产品挖掘与推广,海南省旅游委还将举办海南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活动,总结各市县推出的优秀产品,全部优先纳入“海南有礼”品牌资格。
需加强文化包装打“品牌”
琼中的旅游商品种类多也受到不少市民和游客的喜爱,但不少专家表示,琼中旅游商品还需深挖文化、注重包装特色从而打响“琼中”品牌。“产品好也要有品牌效应。”林长武教授说,琼中旅游商品品牌还不够突出,要利用当地的地方特色资源,例如黎锦产品装框可以用原生态木条或者竹片,这样品牌上就具有浓厚的琼中特色文化,此外,还要加强品牌建设,善用地方材料体现不同产品特色。
“通过这次举办活动看见琼中在旅游商品建设与挖掘中付出了努力,看见琼中人民这么重视旅游商品创新与品牌建设。”余从武说,这对我很有启发,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树立琼中旅游商品品牌,走进海南及全国旅游市场。他建议,在产品包装、深加工方面需要深度、高端的规划与设计,从而形成产业规模。
海南省旅行社协会秘书长郭炬指出,琼中作为海南中部山区和一个少数民族县,作为旅游商品更应该注重以少数民族风情、山珍、民俗、乡土这样的旅游产品进行宣传与推广,琼中县委县政府举行这样的活动对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和海南中部旅游都有非常现实的重大意义。这样的活动应该不定期组织,以活动吸引市民和游客,让海南岛市民通过活动来认识琼中、了解琼中和喜欢琼中,以旅游拉动琼中各行业发展,真正起到对贫困山区,特别是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相关链接:
海南琼中三月三趣味比赛 背媳妇赶“猪”跑
琼中三月三 黎苗花儿朵朵开邀你玩耍
琼中“三月三”抢先开幕 黎苗节庆特色活动好戏连台
琼中什寒村完美“逆袭”穷山村变最美中国乡村
琼中"三月三"期间 游客感受"醉美"自然风光
琼中“非遗”传承人王进明走村串户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